飢荒有解食品受限基因改造故事
2015-02-12, on 健康醫療
文‧吳欣穎
紐約時報的作者Michael Specter是基因改造支持者,在TED Talk的演說中他表示,這個世界每天有十億甚至更多人在挨餓,挨餓沒有發生在我們身邊,但卻無法不管這件事。
「以車諾比事件為例,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份對科學不信任的清單,我們對未知的事物感到恐懼,但如果因為這份恐懼,拒絕基因改造作物(食品)造成更多人餓死,會我們會不會後悔?別忘了在猶豫的時候,飲用水、可耕地等資源也一點一滴的在流失。」Michael Specter說。
基因改造是科學 不是利益的問題
根據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nternational Service for the Acquisition of Agribiotech Applications)最新資料顯示,二○一四年全球基改作物栽培面積,八十七%在美洲,亞澳地區占十一%,而中東與非、歐洲僅占二%。美洲地區的栽培面積較二○一三年增加六百七十二萬公頃、亞澳地區增加三十五萬公頃;中東與歐、非地區的栽培面積比減少三十萬公頃。
這個數字不僅顯示全球對基因改造食物的需求,同時也顯示出拒絕基因改造作物(食品)的隱憂。Michael Specter說:「財團壟斷基因改造種子、專利、法律倫理都是可以被解決的問題,但科學不是一間公司,不該因為生意上的問題拒絕科學的發展」。
苦澀的種子 是披著糖衣的謊言
美國導演Micha X. PELED,在二○一一年導演紀錄片苦澀的種子(Bitter Seeds)。「你家有土地嗎?你該改用我們的種子」影片開頭孟山都業務員開車駛入特蘭塔克里(TelungTakli)村莊,向農民介紹公司新推出的基因改造Bt種子,宣稱該種子不僅能保證農夫豐收棉花,更能減少農藥的使用。
但所謂的高產量,同時也代表需要更多的化學肥料,Bt種子的說明書上更清楚標示每個時間地點,農夫應該遵守的種植規則,但這對沒有基礎灌溉設施而言的印度小農,一切都只能靠老天爺吃飯,而這正是一連串悲劇的開始。從前農民不用花錢買種子、化學肥料,種植棉花成本低廉,現在農夫想回歸過去的生存法則,卻已經買不到傳統種子。
拒絕基因改造食品
臺灣沒有條件
再來談談基因改造食品產量,二○一四年全球基改作物種植面積為一.八一五億公頃,其中四八.六%是種植大豆。以美國為例,對內食用食品級黃豆,飼料級用豆則外銷,但根據衛生署統計,臺灣每年從國外進口兩百三十萬噸黃豆,其中高達九成是基因改造黃豆,吃近飼料豆不打緊,更重要的是,消費者在購買時真的知道自己吃了什麼進肚子嗎?
九合一選舉之際,臺灣許多家長串聯並在社群網站上成立「校園搞非基」社團,全台二十二個縣市中,已有十八個縣市首長承諾讓基因改造食品退出校園。臺灣大學農藝系教授郭華仁則表示,自兩千年大量進口基因改造黃豆到臺灣,臺灣國產非基改黃豆自給率連一%都不到,如不增加種植面積,進口基改黃豆的問題仍將無解。
只有面對未知的未來,人們現在所遭受的問題才有可能被解決,但基因改造食品印證出有危害的那天到來時,我們是否有足夠的力量去反抗,或者最後只能守住那一%都不到的黃豆自給率,成為買不到傳統種子的印度小農。最後,無論你是否支持基因改造,都該承認他已經是「停不下來的科學」、都該替它思考更完善之道。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