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齒需要拔掉嗎?定期檢查防範未然
2017-01-15, on 養身保健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許多民眾常因智齒腫痛或矯正需求,而被轉診到口腔外科評估拔牙。到底什麼樣的智齒需要處理,又怎麼樣的智齒一定要拔除呢?
第三大臼齒易成清潔死角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口腔外科楊方瑜醫師表示,大家口中的智齒即為第三大臼齒。因人類演化,下顎越來越小的緣故,有些人先天性缺少第三大臼齒,就少了一個要不要拔牙的煩惱。若是第三大臼齒有發育,常因下顎空間不足使得智齒無法長在正位上,因而常造成清潔上的死角。
堆積細菌與食物殘渣
臨床上常見的是智齒沒有長出來的狀況,與前面一顆第二大臼齒間會產生比較深又細的溝縫,造成細菌與食物殘渣在此堆積、產生蛀牙、牙周發炎、骨頭破壞,甚至形成囊腫病變,或是有較高風險的蜂窩性組織炎。
楊方瑜醫師指出,上顎智齒埋伏較深的狀況可能會高及鼻竇,若拔完有鼻竇穿孔則需做額外的修補手術,避免產生口鼻竇相通或是慢性鼻竇炎的狀況。因此,在評估要不要拔牙時,除了是否已經產生病灶,也會將病人本身清潔能力一併列入考量,以免成為潛在的感染或病變風險。
術後不適約一週緩解
楊方瑜醫師說明,術後最常見的問題有腫痛、下唇下巴麻木、第二大臼齒的齒質構造或牙套受到影響等狀況。腫痛的問題在按時服藥及冰敷後,通常可以達到良好的控制,一般術後大約一週左右緩解。
下唇下巴麻木的問題則與智齒牙根與下齒槽神經的構造位置有關,有時在術前的X光片檢查可以約略判斷出,有時候基於安全需要額外照牙科的電腦斷層判定。此外,第二大臼齒的齒質或牙冠有時可能在拔牙的過程中因擠壓而受傷,或是牙冠脫落,需等拔牙傷口穩定後,才做後續的補牙或牙套治療。
適當時間拔智齒
楊方瑜醫師強調,照顧智齒須有防範未然的概念。除了半年一次的定期檢查外,更要做好心理準備,在適當的時間拔除智齒。不然,若等到智齒腫痛起來,或是第二大臼齒因為清潔不易而蛀牙或牙周病破壞了,更是得不償失。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097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 //healthnews.com.tw 更多健康資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