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分級+初篩讓長照者「老有所醫」...

醫療分級+初篩讓長照者「老有所醫」

2015-06-18, on 養身保健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老有所依」是每個人心中的願望,那麼,在現行的醫療體系與健保制度下,我們能否「老有所醫」呢?

經過4年的波折,立法院終於在本次會期結束前完成《長期照顧服務法》立法,未來只要經過醫師專業評估為「身心失能」6個月以上,符合需要生活及醫事長期照顧者,家屬即可以居家式、社區式等方式,透過照護機構聘僱合格的照護人員,此外,長照法另增列「喘息服務」,讓自行照顧失能失智者能有休憩時間,而患者則由照護人員暫時接手照護,此立法目的在於兼顧照護者的身心健康。本法預計兩年後上路,全台約有76萬家庭受惠。

生物科技公司經理黃榮宗表示,台灣已逐漸邁向老年化國家,長照問題由此而生。當長照法推動後,第一線的社區性篩檢的重要性增加,因健保制度與醫界推動家庭醫師、社區醫師的政策下,若慢性病人需要監控、照護,多由基層的醫護人員協助。試想,倘大病小病都到醫學中心、大醫院就醫,對健保資源無疑是浪費,在長照法推動後,為何在地醫療逐漸重要的原因。

黃榮宗說,除了銀髮族外,三大長期照護患者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患者,這三種病患都有相同特質,就是「很難根治,但卻可以控制」,需要長期監控健康狀況與身體機能。若是能利用具有初篩功能的儀器來測得數據,在將數據傳上雲端系統,由醫師做專業評估,同時,也可讓在外工作的子女能隨時觀看父母、長輩的身體狀況。若是發現家中長輩忘了測血糖、忘了回診,雲端系統可通知三方,避免就醫中斷,治療功虧一簣。

最理想的狀態是長期照護者在地方衛生所、診所就醫,由社區醫師針對數據做判斷,可避免健保、藥物資源浪費,而且,地方醫師較能掌握病患的病情,可及時提供患者專業建議,若發現有任何不適,也可進一步至大醫院送醫。黃榮宗指出,台南市政府與衛生局的行動醫院,由醫師下鄉至台南市的每個角落去替民眾做初篩,今年已邁向第13年,每年透過初篩可檢測出高達數十位的未被發現的癌症患者,讓這些患者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也可節省健保與醫療資源,讓銀髮族與長照者都能「老有所醫」。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1752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