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準父母的貼心建言!你聽過嗎?五大面向,朝向自主的生產....
2015-04-21, on 健康醫療
<溫柔生產>強調母親是生產過程的主體,重視母親的需求和選擇,
人類的懷孕期長達九個多月,讓孕婦及其伴侶有足夠的時間、機會,去學習、調適、計畫及準備如何為人父母。所有的孕婦及其伴侶都期望有最健康的嬰兒、安全的生產、滿意的生產經驗。生產是由懷孕到為人父母的重大轉變,在人類的世界裡,幾乎都認為生產是值得慶祝的重要時刻,它代表著充滿希望、承諾的新生命開啟。對於新手父母而言,這個過程充滿未知、不安、既期待又害怕的情緒,難以言語表達。孕婦及其伴侶若能在孕期有效尋求協助、聽取別人經驗或是搜尋閱讀相關資料,經過綜合整理,仔細深刻的針對自己理想的生產方式,妥善評估與準備,為自己的生產做好更圓融的決策與安排,將會有更令自己滿意的生產經驗。在此,提供五大面向給孕期準父母作為參考:
Step1:注意均衡的營養與體重增加
孕婦的健康是胎兒健康的基礎,而胎兒的營養供給主要來自孕婦的飲食;在孕期過程中,孕媽必須兼顧胎兒營養的需求,確保合理的體重增加,以減少孕期併發症的產生。懷孕體重增加量是基於懷孕前的身體質量指數(BMI),維持合宜的體重增加很重要(請參考左頁孕期體重增加指引)!孕婦由於荷爾蒙改變及食慾增加,特別會受影響而體重增加過多。新增加的體重對心臟、血管以及背部和腿都是很重的負擔,懷孕期過胖,不僅可能引起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等孕期併發症、提高生產困難度,也會增加剖腹產的機率,產後要恢復身材也很不容易。
在懷孕第一期,只需維持與孕前相同的飲食量,不需刻意增加熱量攝取,此時體重增加很少。懷孕第二期要比前期每日增加三○○大卡的熱量,六大類飲食要均衡攝取(五榖根莖類、奶類、蛋豆魚肉類、蔬菜類、水果類、油脂類),盡量不挑食,增加食物的多樣性,尤其要注意蛋白質以及足量蔬菜水果的攝取。飲食要清淡,少煎或油炸類,避免脂肪多、高熱量、低營養素密度的食物。另外現代人很多都是外食,難免有營養不均衡的顧慮,可補充孕婦專用的綜合維他命,補足需要的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另外可遵循醫師的指示補充鐵質,除了應付胎兒造血需要,同時孕婦血液體積也會增加,以因應生產時失血所需。
(表格標)孕期體重增加指引
Step2:合宜的運用生產計畫
懷孕以及生產不是生病,而是正常的生理變化過程。在生產的過程中,對孕婦和胎兒來說,由於當今醫藥衛生的進步,安全生產已不再是問題。更進一步的是,提昇產婦及其伴侶對生產的自主與自信,感受尊重與參與的幸福感。同時,使生產正常化,避免生產中婦女不想要的以及沒有正當理由的產科醫療干預,達成更身心合一的健康生產,讓父母能有更愉悅的生產體驗與產後順利育嬰的轉銜!
孕婦是生產的主體!因此,孕婦及其伴侶有權提出符合自己期許的主張,為自己擬定「生產計畫」。生產計畫書可以讓孕婦及其伴侶知道並能夠面對生產過程必要的措施,如灌腸、剪會陰等等,這些都有制式的格式讓孕婦做選擇,但是真正希望的是孕婦及其伴侶能了解整個生產狀況,每個環節都可以清楚知道,什麼才是自己最適當的選擇。生產計畫書是一項準父母與醫護人員之間的溝通工具,可以增加對即將發生的生產過程有更清楚的了解與共識。同時,也了解計畫應保持彈性,當整個生產進展狀況有所變化非如預期時,也能接受必要的醫療措施介入。目前,臺灣婦產科醫學會在其網站上提供一個範本,可以參考使用。
醫院 生產計畫書
各位準媽媽、準爸爸,您們好:
擁有安全、舒適、愉快的生產經驗是我們共同的期待,目前提倡「友善母嬰生產」的時代觀裡,希望提供準父母有參與醫療處置的自主權,也為了了解您的需求,並適時給予說明與解釋,請準父母提供您與家人的意見,作為照護之參考。謝謝!
和 的生產計畫
我今年 歲,職業是
我先生 歲,職業是
這是我們的第 胎,預產期是
產婦姓名
醫師姓名
簽名: 日期:民國 年 月 日
備註:此計畫書不具法律效力,如醫療上有需要修正時,仍建議與醫護人員進行溝通後執行之,以確保生產平安。
Step3:如何因應生產的疼痛與害怕
待產、生產的孕婦經歷獨特的子宮收縮所引起的不舒適,此經驗可以是生理的與情緒的,婦女因而產生害怕或逃避的心理,有者,甚至害怕這樣的經驗而選擇採行剖腹產。當婦女缺乏支持時,會讓疼痛加大或成為痛苦。對產痛的感受與意義因人而異,孕婦生產的不適感與一般疾病傷害的疼痛大不同,產痛的過程帶來嬰兒的產出。正確的了解正常生產過程及有效物理緩解產痛策略,並以正常、準備、期待、喜悅及生命力等的正面意義及心態來面對生產歷程,都將使生產的婦女及其伴侶,有來自內在的力量,有效面對生產的挑戰,並完成生產的使命,安全生下嬰兒。
反之,若孕婦對未知的生產過程感到害怕,在生產過程中又失去自我主導的控制,未得知情同意的詳細告知而對生產過程感到不確定、擔心新生兒會有問題,加上未曾經驗過子宮收縮的疼痛,常使得產婦感到害怕,如此反而徒增身體上更多的疼痛;這種恐懼引發更巨大疼痛的負向迴路一旦開啟,使得婦女在待產期間導致更多的不安與痛苦,為了緩解身心引發的不適,產婦就會要求藥物等方式的緩解,進而增加更多不必要的醫療介入措施,譬如使用硬膜外麻醉、真空吸引甚至選擇性剖腹產。在生產後更因此容易產生後續心理併發症,可能會對日後的生產經驗產生負面的影響。
因此,孕婦感覺自己的身體,了解懷孕、生產時身體的機能運作,體驗生命的創造力,學習因應方法,對自己的生產有負責的參與及準備更形重要。其中參加生產教育是個很好的方法,可以消除或減輕對懷孕和生產有關的害怕,因為它提供孕婦及其伴侶一個機會,增加知識的基礎,學習非藥物減痛及因應生產疼的技巧,例如:按摩、使用冷敷、熱敷、採用不同的身體姿勢及正確的用力方式等,有機會談論害怕,並獲得支持、資訊及有關生產害怕的心理教育,或放鬆練習,增強信心,降低對生產害怕的程度,增加對疼痛的忍受力,提升對生產的自我效能,進而有一個滿意的生產結果及經驗。同時,尋獲一位受過訓練良好的持續陪伴支持者,也是在生產前就必須完成的功課,如果伴侶能共同參與生產有所準備及課程,他將能扮演好此角色。
Step4:認識友善生產措施
美國促進產科服務聯盟 (Coalition for Improving Maternity Services, CIMS) 於一九九六年發起了母親友善生產運動(Mother-friendly Childbirth Initiative),提出友善生產的十措施。其使命是促進一個良好的產科照護模式,進而改善生產的結果以及大幅減少花費。 友善生產的原則是尊重生產過程的常態(normalcy,也就是不醫療化)、婦女的自主性以及賦權、照顧者的責任以及不傷害。 世界衛生組織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二○○九)根據此友善生產的十措施,再修訂的國際愛嬰醫院認證標準中,將其界定範圍擴充到生產相關措施,這些措施對於母親自己的身、心理健康很重要,也有利於母乳哺育。以下就介紹友善生產的十措施:
孕婦友善的醫院、生產中心或家中生產服務是包括:
- 提供所有生產的孕婦:
.由孕婦決定生產陪伴者,可為父親、伴侶、小孩、家庭成員或朋友。
.能獲得有經驗的婦女持續性情緒上和身體上的支持,如陪產員或生產支持的專業人員。
.能獲得助產專業照護的管道。
- 提供大眾生產實務與照護程序,包括處置和結果的測量,在描述和統計的訊息上是正確的。
- 提供具文化相稱的照護—對孕婦的種族和宗教信仰的特殊信念、價值和習俗,具有敏感性和有反應性的照護。
- 准許待產、生產的孕婦可以自由走動與活動,自由選擇採取的姿勢(除非為矯正某特殊的合併症需要限制孕婦的姿勢)。不鼓勵採用膀胱截刀石式臥位(平躺跨腳)生產。
- 有明確規定下列政策或程序:
.產前階段與其他產科機構合作與諮詢,包括需要由該生產場所轉診到另一生產場所時,與該組織中照護提供者的溝通。
.把母親與嬰兒串連到合宜的社區資源,包括產前照護,產後追蹤和母乳哺育的支持。
- 不常規性採取沒有被科學證據支持的實務和過程,包括下列事項,但不限於此:
.剃雉
.灌腸
.靜脈注射
.禁食或禁水
.過早人工破水
.電子胎心音監測
其他應該被限制的措施包括:
.引產率限制在一○%或以下
.會陰切開率限制在二○%或以下,目標是五%或更少。
.社區醫院的剖腹生產率限制在一○%或以下,高危險後送醫院的剖腹生產率在一五%或以下。
.剖腹生產後嘗試陰道生產率達到六○%或以上,目標是七五%或更多。
- 教育工作人員以非藥物性方法減緩疼痛,在無治療合併症的特殊需要下,不建議使用止痛藥或麻醉藥。
- 鼓勵所有的母親和家庭接觸、擁抱嬰兒、哺育母乳和照護嬰兒,包括身體狀況許可的病兒、早產兒或有先天問題的嬰兒。
- 不鼓勵非宗教因素的嬰兒包皮環切術。
- 努力達成世界衛生組織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母嬰親善醫院十措施」去提倡成功哺育母乳。
另外,著名的國際拉梅茲組織也主張健康的生產六大實務原則,協助處理婦女的生產疼痛減少害怕,盡可能的維持安全的及健康的生產,這六大實務原則是包括:(一)讓生產自然開始,(二)整個生產過程的自由走動改變姿位,(三)有持續的生產支持者,(四)無醫療需求時避免介入措施:(五)避免躺位生產並依照身體的感覺自發性用力,(六)母嬰在一起對母親、嬰兒及哺育母乳是最好的。
Step5:明智的考量選擇生產地點
目前在臺灣,生產地點只有醫療院所與自己家中兩種選擇,生產地點的選擇影響孕婦及其伴侶的感受,因為照護提供者、處理程序及周圍環境設施等均不同。生產地點的最後決定掌握在孕婦的手中,孕婦有權利在懷孕的任何期間內改變她的想法。孕婦及其伴侶的選擇應該是基於清楚的認識考量,了解不同選擇的好處與缺點。例如:孕婦選擇居家生產,要被告知萬一必須轉到醫院時的情況,需要花多少時間,因為此時需要特別照護的設備及人力支援。假若孕婦的身體已經有一些狀況,最好在醫院生產,以防萬一需要特別的照護。在英國及美國的研究資料顯示:生產第一胎,如果居家生產,比較之下嬰兒生產的不良結果比較高一些(在醫院中的機率是一○○○個生產有五到九個,而居家生產是一○○○個生產有十個);而經產婦則沒有顯著的不同。美國婦產科醫學會及兒科醫學會(二○一三)提出立場聲明,考慮計畫性的居家生產建議,可以居家生產的情況有:
- 孕婦沒有任何疾病
- 懷孕之後未發生任何合併症
- 單胎,胎兒有合宜的妊娠週數與體重生長
- 頭位
- 懷孕週數足三十七但小於四十一週
- 生產是自發性的開始或是在門診被引發開始的
- 孕婦不是由另外一家醫院轉介過來的
支持居家生產的系統
- 有合格訓練的助產師或醫師提供服務
- 協助接生人員能有一位是受過合宜訓練,能負責照顧新生兒
- 有事先聯繫可接受的諮詢者
- 有事先的安排,能安全、即時的轉送到醫院,最好的路程是在二○分鐘之內
美國婦產科醫學會主張前胎剖腹產者,此胎不應進行計畫性的居家生產。
Step5:有伴侶陪伴,生產不孤單
懷孕、生產是家庭一件重要且有意義的經驗,準父母共同參與對迎接新生命的來臨,具有很多的好處,可以增進彼此的親密感、親子關係,互相獲得成長。準父親的陪伴,可讓孕婦安心並更有自信的面對生產,對夫妻間彼此信賴與正向的生產經驗都有很大的影響。準父親在整個懷孕、生產過程中需要投入及參與,了解自己及配偶身、心的變化及如何面對等。準父親在產前就要陪伴配偶去接受產前檢查,了解懷孕、生產過程;共同討論擬定生產計畫,積極的參與,一起詢問醫生對於生產計畫書的看法,互相溝通,建立關係。
而準父親如果沒有準備好如何陪產,會對自己陪伴配偶生產的能力感到不足與害怕,及擔心配偶對於生產適應方面的表現,都會讓準父親倍感無助、徬徨及焦慮。因此,準父母需要一起參加專業產前生產教育課程,對生產有正確的認識,學會一些減輕生產疼痛的方法,以免到時候的慌亂,形成緊張與害怕,而對協助配偶因應生產的不適無法有所幫助。
到了進入待產階段,扮演一個適任的陪產者,能幫助配偶面對待產、生產的過程,準父親執行及引導配偶身體放鬆、給予按摩、熱敷與冷敷、身體清潔、改變姿勢(例如:站立、走動、採直立坐姿、側臥、跪姿、蹲姿等)、提供飲料與餐點,協助配偶在每兩小時上廁所排尿。孕婦在待產中有時會有焦慮的行為表現,十分的不安及害怕,例如:失控或哭叫等,此時,準父親的辨識、支持及言語的鼓勵非常重要。到了第二產程時陪伴用力及之後的迎接新生兒進行早期的肌膚接觸,都會對整個家庭帶來正面的影響。同時,準父親也要知道如何照顧自己休息及進食等。
總之,懷孕生產是一件正常的生命轉變事件,不是生病。孕婦可以有不一樣的生產方式選擇,但是前提是必須有人提供這些不同的方法與建議,而孕婦本身也要為自己的權益做足功課。
本文摘自新自然主義《溫柔生產:充滿愛與能量的美妙誕生》
【幸福綠光閱讀網;《新自然主義綠生活俱樂部》粉絲團】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