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耳洞塞滿耳屎!挖出巨無霸耳屎的一刻,大家都嚇傻了!(慎入...

男子耳洞塞滿耳屎!挖出巨無霸耳屎的一刻,大家都嚇傻了!(慎入)

2015-06-18, on 養身保健



溫馨提醒:畫面可能會造成部分人士不適,請謹慎觀看

男子耳洞充滿了耳屎…(真的很疑惑怎麼會有那麼多…)

朋友幫他用夾子夾出來

但一直夾不完整

最後終於一舉夾出超大巨無霸耳屎,大家都開心地歡呼

影片如下:

但這樣的挖耳朵方式是錯的!可能會傷到耳朵,應該要這樣挖!

 

    眾所周知,耳內過多滋生的「耳屎」會騷擾我們,有時甚至瘙癢難忍。因此,很多人常不由自主地自挖耳朵,並且成了習慣,不挖耳朵就感覺渾身不自在。更可怕的是,挖耳朵的工具五花八門:挖耳勺、棉棒、火柴棍、曲別針等,不一而足,一旦耳癢,則不分時間、地點,隨癢隨挖,殊不知,此舉暗藏諸多禍端。

    人們一般以為「耳屎」就是耳內的垃圾,其實它有一個非常有意境的學名叫「耵聹」。耵聹是外耳道耵聹腺分泌的一種淡黃色的黏稠液體,富含許多大家意想不到的成分:如氨基酸、脂肪酸、溶菌酶、免疫球蛋白等。耵聹可保護外耳道上皮,防止皮膚幹裂,發揮抑菌和殺菌的生理功效;還可阻擋灰塵、小飛蟲等進入外耳道,保護鼓膜。

    耳內耵聹多少因人而異,一般情況下,在人們説話、吃飯、打哈欠時,耵聹會隨下頜運動,借助耳道皮膚上汗毛的推動作用,緩慢地從耳道內向耳道口移動,幹燥成痂、自動排出。因此,常挖耳朵可以説是多此一舉,更確切地説,常挖耳朵是一種不良習慣,可能誘發多種耳朵的疾病。最值得警惕的是,經常挖耳,反覆刺激外耳道還有誘發中耳癌的危險。

    挖耳不當會引發多種外耳疾病

    外耳道是一自外耳道口至鼓膜的彎曲管道,呈「S」型曲線。外耳道的皮膚極薄,皮下組織稀少,與軟骨膜附著緊密。挖耳時尖銳的挖耳器具或粗暴的挖耳方式常引起外耳道的損傷,甚至出血。

    如果挖耳用力過度,可損傷外耳道皮膚甚至鼓膜,長期反覆刺激可引起外耳道充血、腫脹,細菌趁機而入;也可因來回搔刮,把細菌擠入毛囊、皮脂腺管,引發炎症、流液;嚴重者形成外耳道癤腫和外耳道炎。

    對外耳道一般細菌感染,使用有效抗生素後會很快好轉。但如果是真菌感染,則耳內瘙癢劇烈,常會使人坐立不安,這時必須用抗真菌藥物才能奏效。

    外耳濕疹是發生於耳廓、外耳道及其周圍皮膚的多形性皮疹,多見於過敏體質的小兒。但如果長期習慣性地挖耳朵,造成外耳道皮膚粗糙、增厚、表皮皸裂、脫屑,進而出現局部的炎症、劇癢,也可引起外耳濕疹。濕疹滲出液長期刺激外耳道,可繼發感染,合併外耳道炎,外耳濕疹和外耳道炎是兩種不同的疾病,但又有一定的關聯,同時發生容易引起誤診,並難以治癒。

    給孩子挖耳小心刺破鼓膜

    鼓膜是位於外耳道和鼓室之間的橢圓形半透明薄膜,起到保護鼓室和內耳的作用。如果經常挖耳易刺激鼓膜發生慢性炎症,使鼓膜發紅、變厚。挖耳朵時不小心,還有刺傷鼓膜的危險,尤其是在給小兒挖耳時,如果小兒突然掙扎或刺激外耳道出現咳嗽反射,更容易損傷鼓膜。家長若是經常給孩子挖耳,孩子很可能也模倣家長的行為,自己拿小棍或挖耳勺放進外耳道搔扒,危險極大。鼓膜刺破後,可以發生感染,形成化膿性中耳炎,導致聽力下降。挖耳時如不慎傷及內耳,可引起神經性耳聾。

    要正確清理耳道

    少數人耳內耵聹腺分泌旺盛、外耳道上皮脫落較慢,耵聹不表現為塊狀,而為黏稠的液體,被稱為「濕性耵聹」,俗稱「油耳」,這一般是生理性的,屬正常現象,但如果液狀耵聹伴有異味,則可能是耵聹腺發生細菌感染。

    濕性耵聹者的「耳屎」生成速度比較快,如果不方便到醫院就診,自己挖耳要注意,第一:最好用棉棒,輕輕在外耳道口轉動,然後耳朵朝下,讓耵聹自行排出,避免使用指甲、鐵簽等尖銳物挖耳;第二:不要頻繁挖耳,一週左右清理一次即可,處於灰塵較多的地方可適當縮短間隔。

    有濕性耵聹的人,如果長期不清理外耳道,可能會形成耵聹栓塞,影響聽力。此時,最好到醫院請專科醫生使用專門器械取出,取出後須堅持用滴耳劑滴耳2—3天以預防感染。

via-https://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fwxx/jk/2010-03/08/content_1550435.htm

本日最熱門紅文!數十萬人都看過了!邀請您來看看!

你切水果的方法錯了好久!奇異果、芒果、鳳梨、橘子、西瓜這樣切,超好拿啊!▼

 

她出身窮長相不佳,比99%的人起點都低,卻走上了人生的高處!▼

這五種食材對男人超好!晚上想怎樣就怎樣…疼愛妳的男人就給他多吃!▼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