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勝於千分之一秒的棒球場上台北御聖女子棒球隊首創先例
2017-04-26, on 運動體育
綜觀我國推廣棒球近代史上自1969年金龍少棒隊,奪得威廉波特世界冠軍凱旋歸來,接續中華民國棒球協會於1973年成立,除發展三級棒球運動外,並辦理全國性及國際性之棒球比賽,逐漸提高棒球技術水準。台灣棒球熱潮不斷並延伸至早期參加IBA(國際棒球總會)舉辦等各項國際大賽均帶動國內棒球熱潮,到了1990年中華職棒正式開打後因引進外籍洋將而讓棒球技術逐漸提高,更是衝擊國內選手技術上的瓶頸,而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應用精確的先進運動器材於棒球訓練與比賽中,則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更能提昇選手之技術水平。
國內棒球技術與環境除了應學習各國棒球訓練與強度的比賽中,所運用之運動器材外,也應利用現代科技進步之便,開發更有效率之棒球運動器材,並輔之科學化訓練及分析方法,進而提升國家棒球運動競技水準紛紛採用美日職棒的現代化設備來提昇選手的技術與一般練習時無法發現的缺失盲點。綜觀國內選手常因缺少專業的科技器材輔助而以土法煉鋼方式來憑自身感覺進行投球或打擊卻不知道自身的動作協調性跑掉而越調整狀況卻越差!而當下在教練又無相對的方式來協助選手僅以多練習就能找回球感的認知來要求選手而導致選手在比賽中表現不佳;造成負面之想法由此產生甚至過度盲目消極心態造成受傷而提早離開球場實在是令人感到惋惜。
事實上國內棒球除了練習比賽場地不足外更是缺乏一套完整的現代化訓練輔助設施,也因為這些常年以來的老問題造成棒球人口嚴重流失更是十分可惜的事,但國內有一支業餘棒球隊伍卻率先導入這一套先進的訓練系統,這支球隊是台北御聖女子棒球隊,該球隊經由和坊間一家運動科學公司廠商進行合作更對棒球的專業來研凝開發出一套相當先進的棒球訓練系統軟體,這套科學輔助的系統在實驗測試顯示藉由高倍速攝影裝置來判斷選手不論在投球或打擊時動作軌跡上或選手任何動作,均能完整分析判讀出揮棒或投球軌跡產生影響,精確來分析整體動作協調性軌跡之效果,可以訓練打擊者視覺反應及變化球的打擊能力。
此外,為使選手能於訓練時熟悉不同球路的軌跡變化,更可加強打擊者視覺反應及變化球路的了解,在高倍速的攝影和千分之一慢動作畫面下根據球此效果對於選手任何動作均能完整的紀錄參數和判讀。初步實驗測試顯示,在選手揮擊球體時確實會增加打擊者在揮棒瞬間對自身打擊動作來調整球在運行軌跡的了解,進一步應可訓練打擊者視覺反應,這套在業餘棒球首見的設備對於訓練打者在調整打擊與發覺自身攻擊盲點上的創意設計實已經突破傳統一成不變的棒球亦是將棒球帶向科學化的里程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