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生注射+體外震波解決骨骼肌肉疼痛
2017-05-29, on 養身保健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喬萱報導)
以往為了檢查骨骼肌肉或關節的病兆或受損程度,會使用X光來檢查骨骼的受損情形,但X光的特性只能掃描骨頭,卻無法檢查關節周邊的軟組織如肌肉、韌帶等重要組織。目前已有高頻超音波對關節肌肉軟組織的檢查,檢查時間短、診斷率高,同時適用於肌腱、韌帶、軟骨、關節腔發炎、水腫、鈣化,甚至肌肉病變、腫瘤、神經壓迫、血腫、肌肉肌腱斷裂等檢查。並且在檢查出病灶後,可透過即時超音波導引下增生注射或使用體外震波來治療病人。
高頻肌肉骨骼超音波導引 增生注射療效佳
奇美醫學中心復健部主治醫師黃景燦表示,增生注射的原理是將增生藥劑注射至肌腱或韌帶附著於骨頭的位置,產生局部性的輕微發炎,以啟動身體的自我修復反應來強化肌腱及韌帶的強度。增生藥劑的內容物最常見的為高濃度的葡萄糖水及自體血小板(PRP),醫師會針對病人的不同情況建議適合個人的注射藥劑和注射次數,過程中也會以高頻肌肉骨骼超音波導引注射,將藥劑準確地注射於患處,以達到較佳療效。
過去為了掃描以上的軟組織則需要借助核磁共振檢查,但是核磁共振屬於靜態檢查,無法確認病人動態的肌肉和肌腱運作情形,因此無法了解病人在活動下的真實情況。隨著超音波的急速發展,復健科對超音波的依賴程度也越來越高。黃景燦醫師指出,復健科常見的疾病例如肩膀旋轉肌腱破裂、網球肘及高爾夫球肘、膝關節退化、足踝韌帶慢性扭傷、脊椎狹窄或滑脫等,都可透過增生療法而獲得正面的治療效果。
體外震波利用高能量聲波治療
黃景燦醫師解釋,體外震波治療是利用高能量的聲波穿透皮膚到達患處的軟組織,刺激新血管生長,加速血液循環及啟動細胞的自我修復功能,另外可同時刺激痛覺神經受體而達到止痛的效果。主要可分為聚焦式及放射式震波,聚焦式震波可將能量集中在一點,因此可達到高能量的局部治療。放射式震波則可將能量廣泛分散於大面積的組織,藉此治療大肌肉群及結締組織。除了應用在如肌肉、肌腱、韌帶等軟組織的問題之外,體外震波於慢性骨折癒合不良的病人,可透過增加血管新生以達到骨質增生的效果,有助於重啟骨折癒合的過程。
雖然兩種療法都能帶來正面的效果,但仍有人不適用。黃景燦醫師強調,例如凝血功能不佳、服用抗凝血劑、急性感染、患有免疫系統疾病等就不適合接受增生注射治療;而合併神經病變、血液循環障礙、懷孕等狀況也不適合接受體外震波治療。所以,於任何治療執行前,會執行高頻肌肉骨骼超音波檢查,對病灶處有完整詳細的了解過後,再與病人討論適當的治療方式。治療過程中,也可利用超音波檢查病灶的恢復情形,來建議合適的治療次數和追蹤治療進度,病人滿意度高。
搭配輔助療法 效果更加倍
治療過程中若能再搭配上物理治療儀器、徒手治療、治療性運動等更可讓治療效果事半功倍。建議民眾若有慢性肌肉骨骼疼痛問題,可諮詢專業復健科醫療團隊包含醫師及治療師,以獲得即時及適當的治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290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 //healthnews.com.tw 更多健康資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