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病緊張、醫護過勞,內外婦兒急,五大皆空!」義大醫院院長談
2019-01-19, on 健康醫療
神經顯微重建手術權威杜元坤的行醫哲學
《世上最快樂的工作》新書上市
未來醫師面對多元挑戰,如何開創以病患為中心的理想醫院?
偏遠的燕巢地區如何打造有文化、有溫度的國際級醫學中心?
國際神經顯微重建手術權威─義大醫院院長杜元坤
用溫度與熱情寫下傳奇人生故事讓醫生成為世上最快樂的工作
近年來全民健康保險面臨巨大變革,醫療科技高速發展,醫界普遍論及「內外婦兒急,五大皆空」的挑戰,傳統醫療人員價值如何被突顯與重視?在醫病緊張、醫護過勞的社會氛圍下,身為一名醫師,如何突破現今的醫療體制,學習跨界專業、擁有前瞻的思維,甚至能將此份志業視為世上最快樂的工作?
享譽國際的神經顯微重建手術權威、義大醫院院長杜元坤在本月出版新書──《世上最快樂的工作:神經顯微重建手術權威杜元坤的行醫哲學》,回顧從醫三十載最真實的醫療故事,用自身的生命經歷,與病人站在一邊,追求專業極致,讓冰冷的手術房有了溫度,甚至締造燕巢鄉一流醫療中心的奇蹟,讓鄉下醫院與國際和時代同步。
今日(1/16)下午二點半在誠品書店敦南店舉辦《世上最快樂的工作》新書發表記者會,醫界貴賓雲集。臺北醫學大學校長林建煌蒞臨現場致詞,感謝杜元坤致力奉獻、回饋母校,培育高階醫療人才、臨床研究計畫、北醫橄欖球隊發展等基金,能有這麼一位傑出校友,是北醫的幸運。臺北醫學大學董事李祖德也特別蒞臨分享:杜元坤院長可說是「非典型」醫師的代表,兼具極高的醫學專業與熱情。不論是醫學教育的推動、病人關懷的重視、無私的人生態度,都令他印象深刻。
杜元坤院長親自與讀者分享他的從醫故事,從他的醫療工作、教學,以及帶領義大醫院站上國際醫療舞台的故事,他以最困難的神經顯微重建手術為志業,進入偏鄉義診、重視教學與傳承,做了許多其他醫師不會做的事情,了解付出比得到更快樂。「我們要改變社會,進入窮鄉僻壤,一起做好的事情,這才是Colorful World。」更捐贈二萬本新書給全國高中、大專院校圖書館及醫護學院,期許下一代醫護人員能夠懷抱志氣,邁入「世上最快樂工作」的行列。
未來醫師面臨的挑戰:打破醫界舊習,走出白色巨塔的破風手
一介骨科醫師,如何跨到神經外科,成為世界手外科學會推舉的臂神經叢手術世界領袖?杜元坤原為骨科專科,在一次手術經驗中,他發現醫師如果只會一種本事,救人時可能會力有未逮,這樣的體悟,開啟他勤奮自學顯微手術之路。如今成為台灣顯微及臂神經叢手術的領導先驅,被世界手外科學會推舉擔任臂神經叢手術世界領袖,並在去年11月拿到國際人道醫療獎。
人生看似一帆風順的杜元坤,其實也曾在年輕時,經歷過台灣傳統醫界的排擠與打壓,觀察到醫療體系下的陋習。杜元坤回顧,整體來說,醫療界重視資歷與輩分,許多業界「老師」功成名就後,為避免學生成為競爭者,設下諸多限制以固守自己的優勢,也使年輕醫師的發展受限。向來不走常規道路的杜元坤後來至義大醫院,一路從部長、副院長當到院長,將許多創新的想法帶入醫院制度管理:打破台灣骨科因循多年的晉升和薪資慣例,讓年輕醫師爭取想做的手術。
跨界與創新,始終是杜元坤堅持的行醫哲學。杜元坤也強調「謙虛」、「拼命去做」的態度,鼓勵未來醫師抱持不停止學習的精神。從骨外傷、顯微手術、到臂神經叢手術、脊椎重建手術,杜元坤幾乎都是靠自己從荊棘中劈出一條道路,然後把寬敞的大道,交給他栽培的後輩醫師。以身作則,他也鼓勵年輕醫師及醫科學生跨界學習,不要限制自己只學習一個專科,在這個快速變動的時代裡,唯有「斜槓」才能因應複雜的困難,解決病人的需要。
打造有溫度的病房:讓癱瘓病人重生、讓安寧病人一圓心願
杜元坤致力於打造一家「與病人站在一起」的醫院。杜元坤鼓勵年輕醫師,無論站在什麼位置、專業達到什麼境界,都不能忘記那些有需要的人。為能讓病人重獲新生,杜元坤總是接下那些在別人看來「花錢又費力」的手術;為了幫助病人達成心願,他不惜挑戰醫學倫理,為安寧病房的病人動手術;為了不再有人因醫療資源匱乏而逝世,他投入大量人力和經費到澎湖義診,推動義大醫院的偏鄉醫療服務。
行醫三十載,為窮人、偏鄉無私奉獻,在杜元坤的診間,總是充滿有溫度的故事。求醫11年的折翼天使,因為他立志成為醫師;因車禍癱瘓的家庭支柱,因為他重新踏出人生下半場的第一步;住在安寧病房的大男孩,因為他一圓「給母親最後擁抱」的心願……。
「沒有病人,就沒有醫師存在的必要,我們的價值來自於解決病人的痛苦。」盡管身為院長,杜元坤每天仍親自看診近300號、每個月開刀逾百台,永遠站在醫療第一線,堅持用自己的生命為病人救命。多年來,杜元坤總是樂當窮人的醫師,「哪裡有痛苦,我就去哪裡」是他不變的原則。正因為不忘初衷,對杜元坤而言,「身為醫師,就是世上最快樂的工作!」
獨到的醫院管理:帶領義大醫院從地方醫院躍升國際醫學中心
高雄義大醫院是通過衛福部評定的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急救服務量甚至超過台大醫院;在杜元坤帶領之下,於2017年升格為「準醫學中心」,更連續三屆通過JCI國際醫院評鑑。他如何建立一家「可以衝業績、有國際視野、社會關懷、具備藝術涵養」的醫院文化?
在雜誌民調中,義大醫院與雙和醫院分別被選為南部、北部民眾心中最好的十大區域醫院,更帶領地方醫院升格為準醫學中心。本次記者會特別邀請杜元坤院長與雙和醫院院長吳麥斯共同對談理想的醫院與藍圖。雙和醫院院長吳麥斯回應杜元坤院長的新書,點出在醫院經營管理上,其實「人」與「文化」是最重要的要點:不論醫師或行政人員,在追求專業之餘,更要打破界線去發現不一樣的可能;醫師之間更要有誠實、透明的團隊精神,全體一心地朝同個方向邁步前進。
身為義大醫院院長,杜元坤在義大醫療版圖拓展是關鍵性的角色。對外發揮醫師溝通協調的能力;對內,則從領導管理上培養並提升院內醫師國際化的能力,甚至推動醫療外交,深入泰國、帛琉、薩爾瓦多等,發揮台灣「暖實力」。
「不是要做世界第一,而是要以病人為中心。」杜元坤投入慈善捐款及義診志業,在醫院推動音樂生命美學,更選擇一般醫師所不敢碰的、最艱難的神經顯微重建手術作為一輩子努力的志業與方向。他的醫療貢獻、管理領導、醫界改革、社會關懷……致力為現今醫學開闢出不同的道路。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