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語」成為無聲弱勢者語言治療現曙光...

「失語」成為無聲弱勢者語言治療現曙光

2015-03-20, on 養身保健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在台灣健保制度發展逐漸成熟的國家,每年仍然有數百人無法正常的說話,或吞嚥,這群人大多是喉癌,下咽癌患者,這些病患因治療必須切除食道與聲帶,產生了語言、吞曣困難外,甚至無法正常發聲。

台北榮民總醫院耳鼻喉部朱本元醫師表示,喉癌與下咽癌是常見的頭頸部癌症之一,每年約有一千五百多位新增病例。而針對晚期癌症,近年來多以化療合併放療的方式治療,希望能保留的喉部機能,改善病患的生活品質;而傳統的全喉切除術,雖然個案數逐漸下降,但仍是晚期咽喉癌主要的治療方式之一,目前每年約有近百位新增的案例,簡單的說,每年都有幾百人「失聲」。

台灣口腔癌防治協會理事長暨亞洲頭頸部腫瘤醫學會理事長侯勝博教授表示,在今日健保號稱完善的台灣,語言治療吞嚥治療的給付不僅偏低,這群弱勢的病人所需人工助講器,因價格昂貴、健保不給付,且台灣市場小,廠商不願進口等種種原因,無法在台灣市場上可取得,而醫護人員也苦無器材可用。這群弱勢的病人,在台灣社會中成為名符其實的啞巴,不僅無法正常發音也無法發聲,是弱勢中的弱勢。

新光醫院耳鼻喉科語言治療師黃竹均說,切除咽喉後,對於日後的呼吸、發聲都會與手術前不同。一般來說,語言治療師在全喉切除術施行前,多會透過術前的評估和諮詢,讓喉癌患者對於日後生理構造的改變先行了解,也讓癌症患者知道,日後可透過各種不同發聲方式來溝通,例如溝通板、氣動式助講器、電子式助講器、食道語、甚至藉由發聲瓣的輔助,藉由術前的諮詢,來加強患者術後的生活適應信心。

黃竹均表示,患者在切除咽喉後,最需要的就是言語復健。隨著醫學科技的日新月異,讓無喉者的溝通發聲方式更多元化,從圖文溝通板到電子式助講器、氣管食道語、食道語,以及發聲瓣,語言治療師可教導無喉者各種不同發聲方式,並依患者的生活型態、電化療情況以及個人意願來尋求最適合病友的溝通方式。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0252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