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夢遊家族史發生夢遊率增10倍!...

有夢遊家族史發生夢遊率增10倍!

2018-10-13, on 健康小貼士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許多父母曾看過小孩睡到一半,眼睛還閉著,突然從床上起身,到廚房、到浴室摸索,叫他也沒反應,最後又自己跑回房間睡覺的場景。醒來後詢問孩子,似乎什麼都不記得,這樣的狀況可能就是「夢遊」。

孩子在家夢遊 也能避開大部份的危險

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一般精神科醫師陳佩琳表示,小孩子第一次發生夢遊時父母會緊張,擔心孩子閉著眼走路會不會磕著絆著,不過觀察幾次會發現,在熟悉的環境中,即使閉著眼走路孩子似乎也能避開大部分的危險。

過去人們對睡眠、夢境興趣濃厚,卻所知甚少。佛洛依德以「夢的解析」了解人類潛意識,讓我們對夢的意義有新的想像與詮釋。然而缺乏科學證據的分析及缺乏臨床實務效用的精神治療,對多數精神疾病而言幫助有限,這套關於夢境的理論也隨著精神藥物發展逐漸式微。

睡眠醫學興起約是近100年內的事情,人們開始嘗試以腦電圖分析清醒及睡眠時的腦波變化,並且根據腦波的表現,勾勒出睡眠的結構。在此過程中,許多睡眠時的異常表現如夢遊、睡驚、夢魘、腿步不寧症候群也逐漸被學者發現並且歸類。

有夢遊家族史 發生機率是一般人10

陳佩琳醫師表示,夢遊在睡眠疾患相當普遍,尤其好發於孩童。11歲以下幼童的發生率高達40%,之後隨年齡漸長發生率逐漸下降,在成人當中夢遊的發生率僅為2到6%。

夢遊與遺傳非常相關,家族中有夢遊史的人,發生夢遊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0倍。其他可能誘發夢遊的因素包括睡眠剝奪、發燒、酒精、藥物、壓力。其中多項精神科的藥物被認為與夢遊有關,包括佐沛眠、帕羅西汀、舍曲林、鋰鹽、奥氮平、喹硫平等,除了精神科藥物外,部分抗生素、抗癲癇藥物、氣喘藥物等,也曾被報導出現夢遊相關的副作用。

發生在外面可能會造成危險 須小心治療

所有藥物當中,佐沛眠的夢遊副作用最廣為人知,神經系統副作用包括嗜睡、頭暈等,而夢遊則屬於極少見的神經系統副作用,行為可能相當複雜,如睡夢中駕駛、進食、打電話、性行為等,當藥物與酒精共用或使用超過建議劑量時,行為障礙機率隨之增加。

這樣的夢遊行為若發生在家中相對安全的環境,不一定會對他人造成影響。然而若超出安全範圍,如開車到路上、與配偶外的人發生性關係、打電話影響急難救助系統或政府機關,可能會造成自己或他人的困擾,甚至讓自己吃上官司,不可不慎。陳佩琳醫師建議有複雜夢遊行為的病患,先向精神科醫師諮詢,再討論治療方式,保障自己及他人的安全。

 

【原文章請見:有夢遊家族史 發生夢遊率增10倍!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