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忽視的”腎”危機
2017-09-21, on 健康醫療
文|林翠玲 圖|網路拍攝
慢性腎臟病為國人十大死因之一,全台洗腎人口突破8萬人,平均每名洗腎患者花費60萬元,健保支出超過500億元,但存活率卻逐年遞減,五年存活率僅56.2%。推估全國約有200多萬患者,平均每8個成年人就有一人生病。由於初期症狀不明顯,絕大多數的患者都是就診時才得知自己生病,甚至已嚴重到需要洗腎,盛行率、發生率皆為世界之冠,讓台灣淪為洗腎王國。
我們的腎臟主要負責維持體內酸鹼平衡、血壓穩定、水分恆定、製造紅血球生成素和維生素D3,以及排泄、代謝藥物和廢物等功能。美國巴斯帝爾大學(Bastyr University)自然醫學博士陳俊旭淺顯易懂的解釋:腎臟就像濾心一樣,會將體內不好的物質排除,將身體需要的物質回收體內。當需要洗腎時,就代表腎已經壞死無法過濾體內有害物。當腎功能衰退時,身體會漸漸出現水腫、代謝性酸中毒、貧血、腎性骨病變、不易控制的高血壓,因無法代謝排毒,引起皮膚癢、流血不止、容易瘀青等現象。一旦有上述尿毒症徵,代表身體已無法自行排毒必須接受洗腎,最常見的就是採血液透析治療。所謂的血液透析,就是把血液從身體緩慢抽出,由血液幫浦送到由半透膜做成空心纖維的人工腎臟,血液流入空心纖維後,加入透析液利用兩者濃度差進行擴散,去除血中廢物,將乾淨血液送回體內;若無法去醫院,病患也能選擇俗稱「洗肚子」的腹膜透析治療,也就是利用腹膜作為來過濾、排除體內水分及廢物。
有九成台灣人不知自己有腎病
現代人追求養生、慢活也對衛生品質要求提高,為什麼洗腎人數卻持續攀升?根據國健署調查發現,高達九成以上的人不知自己已進入慢性腎臟病第三期,飲食、用藥稍不留意可能就進入洗腎階段。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許志成長期觀察發現,除去老化及慢性病因素,民眾太過輕忽腎病,對腎病知識缺乏是最主要的問題。許志成說,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要謹慎使用,以免造成腎臟傷害,據研究發現有一成的人,在洗腎前一年曾使用這類藥物超過30天以上,「當無法緩解疼痛,應該要找出病痛的原因,而不是猛吞消炎止痛」他對於無法及時挽回洗腎悲劇,深深感嘆。北醫腎臟內科主任陳錫賢也說:造成洗腎最關鍵原因是濫用藥物和缺乏健康的飲食習慣,再多醫療照護,也比不上一顆健康腎臟!
中毒是全民運動
聳人聽聞的食安事件一再發生,同時也是台灣全民健康促進協會理事長的陳俊旭博士直指「中毒已是全民運動」,這裡所說的「中毒」並非指砒霜、戴奧辛等,而是黑心食物 (例如:食用色素、香料、毒奶、毒澱粉、塑化劑等) 或環境毒物 (例如:雙酚A) 等,這些化學加工品輕易的出現在國民美食中,長期危害我們的健康。從早餐的饅頭、米漿、奶茶、蘿蔔糕到麵線、肉圓、甜不辣、魚丸湯甚至是蛋糕、紅豆餅、雞排和御飯糰等,都可能因為講求賣相、口感濃郁、Q彈嚼勁而加入修飾澱粉,也就是毒澱粉事件的起源。曾有民眾投訴將買回家的米粉湯放置一個月,發現仍完好如初。證實我們不知不覺中被各種"毒"蠶食鯨吞,直到健康亮起紅燈,為時已晚。
造成洗腎的四大可能潛在原因
可能造成洗腎的原因,陳俊旭博士提出四大說明:
- 藥物濫用:很多藥物(尤其是人工西藥)都具有肝腎毒性,五大可疑藥物依序為Gentamicin (抗生素)、Vancomycin (抗生素)、Warfarin (抗凝血劑)、Amphotericin (抗黴菌藥物)、Cyclosporin (免疫調節劑)。
- 慢性病失控:高達90%的糖尿病、高血壓患者是失控的,易導致末梢微血管病變。腎臟、眼睛、手腳等都是末稍血管豐富的部位,也是晚期糖尿病患者併發症的好發之處。
- 飲用水污染:分析洗腎人口以南部居多,是否和飲用水污染有關聯值得大家探究深思。
- 黑心食物:毒雞蛋(芬普尼)、毒奶事件 (三聚氰胺)、毒澱粉事件 (順丁烯二酸)等。 大量應用在太白粉、地瓜粉、小麥澱粉、米粉等澱粉類食物中,皆為民眾日常食用品,影響範疇可想而知。
更多精彩深度新聞資訊請點入K5news新聞網:www.k5news68.com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