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這樣抱頭」...頭痛不見了!情緒也鎮定了!這兩招一定要...

常常「這樣抱頭」...頭痛不見了!情緒也鎮定了!這兩招一定要學!

2016-08-01, on 健康醫療



暢銷日本近30年的經典之作
風行民間的身心平衡法
小說家吉本芭娜娜大力推薦的「自癒養生法」


  你是否曾有過和誰初次相遇就一見如故,覺得身心舒暢?
  是否有時沒來由心情不好,胸口彷彿悶住一般?
  這原來都是身體的「氣」在作用
  「氣順了」身體就會微笑,心也會舒暢

 

●什麼是「氣」

  每個人與生俱來都帶著「氣」,氣存在於每次的呼吸之間,會隨著身體姿勢出現變化,影響我們的健康和意識,是生命的原動力,又稱精氣。氣在身體的經絡間流動,穴道就是氣的窗口,人體藉由穴道調節氣的吸收與發散,即為氣的導引。

  氣不僅存於人體,也存在於萬物。氣在人與人之間、人與物之間都會互相影響,產生共鳴。因此,每次跟某個人說話就感到心情愉快,或是走進某個空間會覺得渾身不對勁,這些都是氣的作用。

  ●氣,時時刻刻在自我調節

  氣的運行,時時都在自我調節,比如:當季節變化,精氣也會進行調節,有時因需要精氣會強烈集中到頭部,額頭就會容易發熱;精氣調節時往手腳流動的氣流很強,手腳就會微微發麻,這也就是為何換季時,特別容易出現各種身體反應。

  此外,當身體的氣無法自在流動時,就會藉由像是發炎、過敏等病症,試圖重新取得平衡;若是氣持續無法平衡,就可能導致更嚴重的身心疾病,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與心理感受。

  也就是說,病症其實是來自身體的提醒,如果常常感冒、身體不適、沒有元氣,覺得身心疲倦,這些都是身體的氣在向你呼喊,並試圖尋求平衡。

  ●進入氣的世界,了解你的身體

  作者這套氣的運行理論是為「整體法」,暢行日本數十年,本書詳盡介紹氣與身體、氣與環境的關係,帶領讀者體會氣的影響;作者更以厚實的東方醫學為主幹,輔以西方現代醫學,發展出結合氣功、經絡穴道、整脊、冥想與呼吸的身心平衡之法,協助讀者自行導氣養性,方法包括:

  1. 愉氣:「順氣」的手觸療法,藉由稍微碰觸或者接近但不碰觸身體,來暢通精氣取得體內平衡。

  2. 活元運動:精氣暢通後,人體為維持平衡出現的無意識動作(自主作動);生活中許多行動也包含其中,像藉由購物來舒緩情緒,同樣是為了取得精神上的平衡。

  3.找出自己的「身體慣性」,順勢而為:有些人喜歡身體前傾,一緊張就覺得脖子後面緊繃僵硬,這些身體習慣(癖好)都來自於每個人精氣作動方式的不同,作者稱為身體慣性,並將其分為六型共12類。身體慣性除了影響外型與個性之外,更重要的是影響我們的脊椎,也就是影響身體姿勢與健康。了解身體精氣造就而成的身體慣性,是第一步,接下來利用整體法的「實際應用」,讓你活用身體慣性,找回「自癒力」的健康狀態。

  4.對症導氣的實際應用:簡單易做的動作方法,不需強記複雜穴點,只要對症看圖動作,就能導氣自療。

 

---

整體法的實際應用

成為一個「常常抱頭的人」

頭腦冷靜果然比較讚

當我們陷入慌張時

或是怒火中燒時

就會「抱頭」

世上有太多事情令人感到厭煩

或是「頭痛」

「想要抱頭」

這是任誰都自然想做的本能行為

所以就積極「抱頭」吧

藉此安撫腦內情緒

稍微恢復冷靜

 

實際應用篇1 抱頭

【症狀】

•感覺走投無路時

•感覺過於興奮、身心狀態不穩定時

【效果】

•鎮定情緒,恢復冷靜

•鎮定興奮過頭的情緒,使人精神集中

 

感覺困擾、走投無路時,我們常常會「抱頭」,這是一個有助於鎮定情緒的動作。狗搖尾巴、抓脖子等動作同樣能使情緒穩定,與人的抱頭有異曲同工之妙。

當人過於興奮、苦惱不已時,頭頂就會變尖(此時觸摸頭頂會有稍微凸起的硬物感)。位於頭部與下頷兩側之間的顳肌將會緊縮,陷入所謂「咬緊牙關」的狀態(請參見下頁上圖)。

「抱頭」這個行為是人類本能,能夠舒緩緊縮的顳肌,並且鎮定情緒興奮,使人恢復冷靜。

 

動作說明—舒緩頭部興奮(緊張)

以手掌下方的隆起處(掌肉)觸摸耳朵前方至臉頰下方,指尖朝向頭頂。

觸摸時,手掌稍微拱起呈杯狀,就像是包覆住這片範圍。

試著將頭部微妙朝各種方向移動,尋找感覺最為溫熱的方向(下圖)。

緩緩抽離手掌力道。

感覺胸骨劍突稍顯溫熱。

感覺頭部略微涼爽。

※手掌觸摸處感覺溫熱亦可。

 

圖說:

  • 顳肌(由下而上呈扇狀擴散於頭部兩側,當頭頂因為興奮而變尖時,其中央部位將會變得特別緊繃)
  • 首先,手掌稍微拱起呈杯狀,觸摸頭部兩側→緩緩地放鬆手掌力道

 

 

眼睛是靈魂之窗

眼睛呈現出「生命力」

眼睛是腦神經的衛星

眼睛的一舉一動即代表自律神經

眼睛的疲勞即代表心靈疲勞

眼睛的光澤即代表心靈健康

有人雙眼游移

發直

失焦

無神

也有人雙眼放光

炯炯有神

似乎正墜入愛河

眼球摸起來偏硬

代表處於疲勞狀態

各位是否也想令眼球柔軟

進而獲得炯炯有神的眼神呢?

 

實際應用篇2 眼睛放鬆

【症狀】

•眼睛疲勞

•淺眠

•腦袋空轉

•感覺精神疲乏無勁

•想要放鬆

【對象】

習慣性觸摸、按壓眼睛周遭與額頭者

【效果】

  • 穩定自律神經系統,進而消除眼睛疲勞,乃至於「神經疲勞」

 

動作說明-檢查眼睛疲勞(自律神經系統疲勞)

【圖A】

閉上眼睛,以手指平坦處朝向眼球中心,輕觸其外側(上、下、內、外),此時會發現某些部位較硬,某些部位較軟。

上側或是內側(眼角)較硬者,代表處於交感神經興奮的「工作模式」。

下側或是外側(眼尾)較硬者,代表處於副交感神經興奮的「休眠模式」。

工作時,上側、內側較硬為佳(硬度適中,富彈性者更佳)。

放鬆時,若是發現內側較硬,代表仍處於情緒高漲的狀態;下側或是外側較硬,則代表自律神經正試圖放鬆。

任何方向皆柔軟者,則代表自律神經處於確實放鬆的狀態。

 

動作說明-舒緩眼球的觸摸法

【圖B、C、D】

手掌內縮拱起為杯狀【圖B】,以手掌下方的部位【圖C】觸摸頰骨至頰骨下方的區域,包覆眼睛周遭。

※手掌先稍微出力內縮,更易於手掌之後放鬆。原則上,在手掌放鬆的狀態下進行,後續動作反應較佳。

臉部稍微朝上、下、左、右等方向移動(如果臉部不動,而是手掌移動,可能導致過於用力),尋找眼睛周遭最容易感覺溫熱的位置。

緩緩放鬆手部力道,輕柔觸摸眼睛周遭【圖D】。

觸摸眼睛周遭產生溫熱感時,頸部、背部、胸骨劍突等處也會稍微有溫熱感(反應較強時,可能體表會產生涼爽感),放鬆眼球。

從眼睛周邊各個方向輕柔按壓眼球,藉此獲得確實放鬆。

 

 

雙手抱後腦杓的時候

呼吸不暢令生活不順

有時候

我們會想雙手抱後腦杓

稍事休息

長期緊張會令胸口僵硬

出現﹁呼吸不暢﹂的情形

當胸口僵硬、呼吸短促

後腦杓也會變得僵硬而平坦

此時我們會想要放鬆胸口肌肉

稍微喘口氣

各位是否也想要雙手抱後腦杓

吐出胸口濁氣呢

如此一來

呼吸也會自然變得綿長

維持此姿勢一段時間後

各位會感覺

新鮮的氧氣進到腹部

  

 

 

 

更多介紹請看『氣的導引:呼吸調節,愉氣觸療,活元運動,風行日本30年的整體身心平衡法』一書-采實文化出版

博客來://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1992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