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懼怕食品有中添加物,但要選擇含添加物越少的食品越好。」...

「不要懼怕食品有中添加物,但要選擇含添加物越少的食品越好。」食安健康,從了解添加物開始/文長安

2015-06-07, on 養身保健



這幾年台灣的食安出了一大堆問題,究其原因其實很簡單,各種食品裡面存在著太多不可告人的秘密。

擔心配方外流,不是隱藏標示的藉口

食品業者的理由很簡單:這食品是我發明的,如果我將食品內的配方全標示了出來,我的競爭對手一定會仿冒並且以低價競爭,屆時我一定會受傷慘重。也基於這個原因,大部分的食品業者都不願將食品內容物名稱完整標示出,此種情形尤以添加物業者更為嚴重,且業者經常以全世界唯一的一個特例:「可口可樂秘方沒有公布出來」,作為不完整標示之藉口。須知,可口可樂已成為美國國力之一部分,其秘方之安全性亦有著美國強大國力之保證,且可口可樂未公開者僅為香料秘方,事實上,我國亦未要求業者將香料配方公布。可口可樂亦有依據各國之規定將內容物及食品添加物名稱完整標示,據此,部分食品業者隱藏標示之理由實在牽強。

市售食品須有完整標示之規定,係依據一○四年二月四日新修正公布之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二十二條規定辦理,其內容如下:

食品及食品原料之容器或外包裝,應以中文及通用符號,明顯標示下列事項:

一、 品名。

二、 內容物名稱;其為二種以上混合物時,應依其含量多寡由高至低分別標示之。

三、 淨重、容量或數量。

四、 食品添加物名稱;混合二種以上食品添加物,以功能性命名者,應分別標明添加物名稱。

添加物使用氾濫,業者更需標示清楚

食品是吃進肚子裡的,這關係著健康頗鉅,健康是所有消費者最關心之大事,消費者當然有權知道他吃了什麼食品進入肚裡。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說得很清楚,食品僅須標示內容物及食品添加物名稱,而非組成成分配方百分比,如果需標示組成成分配方百分比,我相信絕對不會有人同意將自己辛苦的研究變成舉世皆知,當然我也會舉雙手反對,消費者不是要求食品組成配方百分比,消費者要求的,只是了解自己吃下了什麼,亦即食品中添加了什麼內容物。

市售的食品如果不添加添加物,很難獲得消費者的青睞,因此食品添加物確實有其必要性。食品添加物有著色、調味、防腐、漂白、乳化、增加香味、安定品質、促進發酵、增加稠度、強化營養、防止氧化或其他必要目的之功能;我國訂有食品添加物之品名、規格及其使用範圍、限量標準,並將添加物分為十八類八百種。歐美國家食品業者於使用添加物時,每一類只使用一種;亞洲國家食品業者卻是每一類都使用好幾種,且同時使用好幾類,亦即添加物有過度使用之情形,如果業者不將所使用之添加物種類告知消費者,消費者很容易會因為過度食用而危及身體之健康。

了解如何選擇飲料,是最佳自保之道

本書《飲料大騙局》足可以解決很多消費者心中的疑惑,這是一本非常有突破性的好書,作者黃太瑛博士不只點破了現代飲料只重形式之缺失,更營養健康了消費者的身軀,值得推薦供大家閱覽。黃博士自韓國慶北大學食品工程學系畢業,並在同所大學取得農業科學博士學位,更於食品公司擔任食品研究員,幾乎做過所有種類的加工食品,可謂是食品專家中的專家。

作者以很多篇幅述及果糖對人體之危害,這已是不爭之事實。每當我們到醫院去掛急診時,醫生一定先為我們點滴葡萄糖,絕對不會是果糖,因為如果點滴果糖,我們極有可能遭受生命之威脅。這小小舉例,說明了葡萄糖是身體所需要的糖,它會進入人體循環系統,提供人體所需之營養及熱量;果糖不是身體所需要的糖,它不會進入人體循環系統,而是直接進入代謝系統──肝,也因此帶給肝臟極大的負擔,更提高了疾病發生之機會;因此,果糖絕不是好糖,食品從業人員應降低使用,可是果糖卻是現在食品工業甜點最重要的原料糖,這也說明了國人健康難以轉好之部分原因。再者,具還原糖的果糖容易產生褐變,大量的晚期糖化最終產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簡稱AGE),對人體所產生的加速老化,亦對我們健康造成了威脅。

黃博士也強調,她自己也是普通人,有時不得已也會喝些飲料,因此對消費者購買飲料提出了許多建議,首先就是消費者要有「做好付錢的心理準備」,這也說明了好飲料可能價錢會比較高,用添加物堆出的飲料當然售價會比較低。同時也明白的告訴我們:不要懼怕食品有中添加物,但要選擇含添加物越少的食品越好。

本書作者為韓國人,韓國之食品衛生政策與我國雖然有部分不同,但對健康看法卻是一致的,這本書確是一本好書,值得推薦給大家閱讀,我相信您閱覽完畢後,一定對您的健康會有非常正面的輔益。

輔仁大學食品科學系兼任講師/前食品藥物管理署技正 文長安

---本文摘自《飲料大騙局:第一手飲料廠商不敢說的真相.前食品公司員工挺身吐露告白》一書審訂序,采實文化

 

 

★作者簡介

 

黃太瑛

 

畢業於慶北大學食品工程學系,並在同所大學取得農業科學博士學位。過去十多年來,她在食品公司擔任食品研究員,幾乎做過所有種類的加工食品;任職品牌行銷經理時,為做出能吸引消費者的產品,甚至煞費了苦心,做了又吃、研究了又吃,為瞭解消費者口味而吃了又吃,懷第二胎時也一樣。

 

但第二胎出生時,卻患有老大沒有的異位性皮膚炎,這件事讓她開始對加工食品及市售飲料抱有疑慮。在那之後,她從原本會餵孩子吃加工食品的媽媽,變成嚴格監控孩子攝取加工食品和市售飲料的媽媽。她發現孩子一戒掉飲料和加工食品後,就醫和吃藥也未見改善的異位性皮膚炎症狀竟然消失了,於是疑慮轉為篤定。

 

擔心吃下肚的食物的同時,她也發現人們對於最沒價值的加工食品—市售飲料接受度高的社會現狀,因而著手寫書。目前在中源大學漢方產業學院的漢方食品工程學系擔任助理教授,不斷對學生及周遭友人闡述戒掉市售飲料的重要性。

 

 

本文出處。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