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ns成員阿嬌po了一張背後滿是痧的照片,真的千萬不要亂...

Twins成員阿嬌po了一張背後滿是痧的照片,真的千萬不要亂刮痧!後果不堪設想...『這種人』千萬不

2015-09-13, on 健康醫療



刮痧到底是什麼?簡單來說,「痧」就是體內氣血淤積、阻塞,藉由刮痧可以排毒、去除淤積。許多人熱衷傳統的刮痧療法,把自己的皮膚刮得火辣辣的,充血發紅還未過癮,直到刮出大片暗紅的「痧」才舒坦,感覺一身輕鬆。但從現代醫學的角度看,「痧」實乃皮下出血,與情侶們喜歡在對方脖子上製造的吻痕差不多。。

刮痧是用湯勺、動物骨頭、水牛角、玉器、金屬等做成的痧板,在人的背部、頭部、面部等處反覆刮動,使局部皮膚發紅充血以治療疾病。據說刮痧可以刺激經絡,從而起到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熱解表、行氣止痛、健脾和胃的效用。明代醫學家張鳳逵認為,毒邪由皮毛而入阻塞人體脈絡和氣血,須用刮痧放血的辦法來治療,直到刮出皮膚凝結成砂粒樣的紅點為止,通過發汗使「痧毒」排出體外。刮痧雖然有些痛,但能讓人感覺舒坦。

然而在現代醫學中,刮痧所依據的經絡穴位沒有解剖學的基礎,刮痧後皮膚上留下的紅色其實是痧板刮破了皮膚內大量毛細血管,導致皮下出血。用力吸吻脖子產生局部負壓增高,也可導致皮下毛細血管破裂,出現皮下出血。這些皮下出血過幾天便會消散,不會留下色素沉澱,對健康沒有什麼影響。刮痧的療效在現代醫學裡,到目前為止仍未有定論,而對於減緩疼痛的功效可能是與刮痧部位的微循環上升有關。

(圖片來源)

 

消暑、解熱、排毒、去疲勞!!

日前Twins成員阿嬌po了一張背後滿是痧的照片,

讓粉絲驚呼要多多保重,到底刮痧是什麼呢?

該怎麼刮呢?又有什麼人不能刮呢?

小編統整了網路資料,不看你真的會後悔!!

 

刮痧原理

是根據中醫十二經脈及奇經八脈、

遵循急則治其標的原則,

運用手法強刺激經絡,使局部皮膚發紅充血,

從而起到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熱解表、

行氣止痛、健脾和胃的效用。

 

刮痧的部位

人體可以刮痧的部位很多,

常用的有第七頸椎上下左右四處,

喉骨兩旁,兩臂彎,兩腿彎,脊椎兩旁,

前胸肋骨間,後背肋骨間,

兩足內外踝後的足跟肌腱處,左右肋下肝脾區,

以及兩肩胛崗上和崗下等處。

背部刮痧取俯臥位,肩部取正坐位。

刮拭後會出現青紫色出血點。

 

最常刮的肩頸部位則是可以退燒、去暑、

袪風寒的「頸三條」。

這個部位居於頭、頸交界之際,若是緊繃,

會造成全身氣脈不通,熱氣無法消散..

 

如何正確刮痧呢....

  

刮痧的工具

刮痧的工具多用有由水牛角製成的專門的刮痧板,

形狀為長方形,邊緣鈍圓。

 

刮痧的適應症

感冒、發燒、中暑、頭痛、腸胃病、落枕、

肩周炎、腰肌勞損、肌肉驚攣、風濕性關節炎等病症

 

刮痧的過程

先將準備刮痧的部位擦淨,

用刮痧板的邊緣蘸上刮痧油或按摩油,

在確定部位進行刮痧。刮

痧要順一個方向刮,不要來回刮,

力量要均勻合適,不要忽輕忽重。

如有痧症,連刮兩臂彎十幾下,

即出現暗紫色的條條痧痕。

按上述刮痧部位,一般每處可刮20下。

如患有頭痛或喉痛,則取坐位;

頭暈眼花或胸腹疼,則取仰位;

如肩背腰骶等處疼,則取俯臥位。

一般是按照前面介紹的刮痧部位,如能依次刮完,

病人立即感到輕鬆,可讓病人休息幾分鐘,

在前胸、後背肋間、頸椎上下,或兩肩腫崗上崗下,

再每處刮動十餘下,再飲糖薑水或白開水,

病人會異常舒暢。

 

(圖片來源)

 

刮痧的注意事項

1.刮痧治療時應注意室內保暖,

尤其是在冬季應避寒冷與風口。

夏季刮痧時,應迴避風扇直接吹刮試部位。

 

2.刮痧出痧後30分鐘以內忌洗涼水澡。

 

3.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

不宜在原處進行再次刮試出痧。

再次刮痧時間需間隔3-6天,以皮膚上痧退為標準。

 

4.刮痧出痧後最好飲一杯溫開水

(最好為淡糖鹽水),並休息15-20分鐘。

 

什麼是「痧」?

當利用刮痧板向下施壓時,

會讓微循環障礙部位瘀積的血液從毛細血管的間隙滲出,

停留在皮下組織與肌肉之間,就是我們看見的「痧」。

 

中醫認為,「痧」是一種瘀結,

代表體內存在著不平衡狀態,瘀有阻塞的意思,

當體內受到阻塞,導致氣血運行不通暢,

就會進一步產生疼痛及種種病症。

 

現代科學證明,刮痧可以擴張毛細血管,

增加汗腺分泌,促進血液循環,

對於高血壓、中暑、肌肉痠疼等所致的風寒痺症

都有立竿見影之效。

經常刮痧,可起到調整經氣,

解除疲勞,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

 

(圖片來源)

 

為何要刮痧?

刮痧施術於皮部對機體的作用大至可分為兩大類,

一是預防保健作用,二是治療作用。

 

一、預防保健作用

預防保健作用又包括保健預防與疾病防變兩類。

刮痧療法作用部位是體表皮膚,

皮膚是機體暴露於外的最表淺部分,直接接觸外界,

且對外界氣候等變化起適應與防衛作用。

皮膚所以具有這些功能,主要依靠機體內衛氣的作用。

衛氣出於上焦,由肺氣推送,先循行於皮膚之中,

衛氣調和,則''皮膚調柔,

腠理緻密「(《靈樞。本臟》)。

健康人常做刮痧(如取背俞穴、足三里穴等)

可增強衛氣,衛氣強則護表能力強,

外邪不易侵表,機體自可安康。若

外邪侵表,出現惡寒、發熱、鼻塞、流涕等表證,

及時刮痧(如取肺俞、中府等)可將表邪及時祛除,

以免表邪不祛,蔓延進入五臟六腑而生大病。

 

二、治療作用

刮痧療法的治病作用可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活血祛瘀

刮痧可調節肌肉的收縮和舒張,

使組織間壓力得到調節,

以促進刮拭組織周圍的血液循環。

增加組織流量,從而起到「活血化瘀」、

「祛瘀生新」的作用。

 

(二)調整陰陽

刮痧對內臟功能有明顯的調整陰陽平衡的作用,

如腸蠕動亢進者,在腹部和背部等處使用刮痧手法

可使亢進者受到抑製而恢復正常。

反之,腸蠕動功能減退者,則可促進其蠕動恢復正常。

這說明刮痧可以改善和調整臟腑功能,

使臟腑陰陽得到平衡。

 

(圖片來源)

 

(三)舒筋通絡

肌肉附著點和筋膜、韌帶、關節囊等受損傷的軟組織,

可發出疼痛信號,通過神經的反射作用,

使有關組織處於警覺狀態,

肌肉的收縮、緊張直到痙攣便是這一警覺狀態的反映,

其目的是為了減少肢體活動,從而減輕疼痛,

這是人體自然的保護反應。

此時,若不及時治療,或是治療不徹底,

損傷組織可形成不同程度的粘連、纖維化或疤痕化,

以致不斷地發出有害的衝動,

加重疼痛、壓痛和肌肉收縮緊張,

繼而又可在周圍組織引起繼發性疼痛病灶,

形成新陳代謝障礙,

進一步加重「不通則痛」的病理變化。

 

臨床經驗得知,凡有疼痛則肌肉必緊張;

凡有肌緊張又勢必疼痛。

它們常互為因果關係,刮痧治療中我們看到,

消除了疼痛病灶,肌緊張也就消除;

如果使緊張的肌肉得以鬆弛,

則疼痛和壓迫症狀也可以明顯減輕或消失,

同時有利於病灶修復。

 

刮痧是消除疼痛和肌肉緊張、痙攣的有效方法,

主要機理有:

一是加強局部循環,使局部組織溫度升高;

二是在用刮痧板為工具配用多種手法直接刺激作用下,

提高了局部組織的痛閾;

三是緊張或痙經脈與十二皮部的關係:

「欲知皮部,以經脈為紀者,諸經皆然。」

十二皮部的劃分是以十二經循行分佈為依據的,

即十二經脈都各有分支之絡,這些絡脈浮行於體表,

有各自的分佈區域,因為經脈有十二,

所以皮部也分為十二,手足六經相合則稱為六經皮部。

 

經脈的分支為絡脈,皮部又可說是絡脈的分區,

故《素問。皮部論》又說:「凡十二經絡脈者,皮之部也。

」皮部之經絡的關係對診斷、治療疾病有重要意義。

《素問。皮部論》:「皮者脈之部也,

邪客於皮則腠理開,開則邪客於絡脈,

絡脈滿則注於經脈,經脈滿則舍於府藏也。

」指出病邪由外入內,

經皮呻絡呻經呻腑攣的肌肉通過用刮痧板

為工具配用多種手法作用下得以舒展,

從而解除其緊張痙攣,以消除疼痛。

 

(圖片來源)

 

(四)信息調整

人體的各個臟器都有其特定的生物信息

(各臟器的固有頻率及生物電等),

當臟器發生病變時有關的生物信息就會發生變化,

而臟器信息的改變影響整個系統乃至全身的機能平衡。

通過各種刺激或各種能量傳遞的形式作用

於體表的特定部位,產生一定的生物信息,

通過信息傳遞系統輸入到有關臟器,

對失常的生物信息加以調整,

從而起到對病變臟器的調整作用。

這是刮痧治病和保健的依據之一。

如用刮法、點法、按法刺激內關穴,

輸入調整信息,可調整冠狀動脈血液循環,

延長左心室射血時間

,使心絞痛患者的心肌收縮力增強,心輸出量增加,

改善冠心病心電圖的s─T段和T波,

增加冠脈流量和血氧供給等。

如用刮法、點法、按法刺激足三里穴,

輸入調整信息,

可對垂體、腎上腺髓質功能有良性調節作用,

提高免疫能力和調整腸運動等作用。

 

(五)排除毒素

刮痧過程(用刮法使皮膚出痧)

可使局部組織形成高度充血,

血管神經受到刺激使血管擴張,血流及淋巴液增快,

吞噬作用及搬運力量加強,

使體內廢物、毒素加速排除,組織細胞得到營養,

從而使血液得到淨化,增加了全身抵抗力,

可以減輕病勢,促進康復。

 

(圖片來源)

 

(六)行氣活血

氣血的傳輸對人體起著濡養、溫煦等作用。

刮痧作用於肌表,使經絡通暢,氣血通達,

則瘀血化散,凝滯固塞得以崩解消除,

全身氣血通達無礙,局部疼痛得以減輕或消失。

 

現代醫學認為,刮痧可使局部皮膚充血,

毛細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

另外刮痧的刺激可通過神經─內分泌調節血管舒、

縮功能和血管壁的通透性,

增強局部血液供應而改善全身血液循刮痧

出痧的過程是一種血管擴張漸至毛細血管破裂,

血流外溢,皮膚局部形成瘀血斑的現象,

此等血凝塊(出痧)不久即潰散,而起自體溶血作用,

形成一種新的刺激素,能加強局部的新陳代謝,

有消炎的作用。

 

自家溶血是一個延緩的良性弱刺激過程,

其不但可以刺激免疫機能,使其得到調整,

還可以通過向心性神經作用於大腦皮質,

繼續起到調節大腦和內分泌系統的平衡。

 

刮痧愈痛愈有效、愈黑愈有效? 

很多人以為刮痧一定要刮到疼痛才有效,

或是認為出痧的顏色愈深,代表刮痧的效果愈好,

這些其實是錯誤的想法,刮痧並不是愈痛愈有效,

也不必刮到又紅又紫才停手。

 

刮痧時感到疼痛代表氣血運行不順暢,

有問題的部位刮痧疼痛度相對較高。

出痧的顏色愈深、愈紅、愈紫,表示症狀較嚴重,

通常症狀嚴重者,體質通常較虛,

刮痧時更不能強刮。

此外,刮痧部位或力道掌握不當,

用力過猛也會造成微血管破裂,

非但達不到刮痧效果,還可能引起組織損傷。

 

(圖片來源)

 

出痧後要多久才會恢復?

出痧後的皮膚看起來有很多小血點,

更有人會刮出黑紫一片,看起來有點可怕,

出痧顏色的深淺是疾病程度輕重的反映。

程度較輕的,痧出得少,顏色較淺,恢復也較快;

程度嚴重的,痧出得多,顏色較深,

則需要長一點的時間來恢復。

一般的情況下,退痧的時間快者2~3天,

慢者可能需要兩週的時候,多數會在5~7天內消退。

 

任何部位都可以刮痧嗎?

刮痧時遇到胸部乳頭處,

臉部、足部出現紅血絲的部位應避開。

 

要注意方向和順序嗎?

若不只一個部位需要進行刮拭,以頭部、臉部為先,

再往身體部位刮拭;身體部位先上後下,

先背腰後胸腹,先軀幹後四肢;

臉部、肩部、胸部刮拭方向由內往外,

四肢及背腹部刮拭方式由上往下

(但若遇到肢體浮腫、靜脈曲張、

內臟下垂時,則要由下往上刮拭)。

(圖片來源)

 

刮拭的長度要多長?

一般以穴位為中心來看,

刮拭的總長度約在8~15 公分,大於穴位範圍為原則,

如果需要刮拭的經脈較長,

則可以採用分段刮拭的方式進行。

 

不宜刮痧的情況及族群

1.有出血傾向疾病,如血小板減少性疾病、

凝血功能不正常、白血病患者以及嚴重貧血等病症患者。

 

2.肝腎功能不良、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急性發作期。

 

3.惡性腫瘤、不明原因腫塊的部位、

嚴重下肢靜脈曲張部位禁止刮痧。

 

4.糖尿病患者皮膚有潰爛處、皮膚表面有傷口

如春青痘,不宜在傷口處刮拭,以免傷口出現感染。

 

5.不明原因腹痛、內臟出血禁止刮痧。

 

6.韌帶、肌腱部位的急性損傷、骨折、

外科手術疤痕處,三個月內皆不宜進行刮痧。

 

7.婦女月經期間、懷孕期間、酒醉、

飯前及飯後半小時不宜。

 

8.腦神經衰弱的患者避免睡前刮痧。

 

並且要隨時注意刮痧過程中是否不舒服,

如果不舒服就要停止刮痧,並到醫院做詳細檢查喔!!

 

貼心提醒 : 以上資訊僅供參考,

保健功效也會因 每人體質的不同而有差異,

若有疾病困擾,還是要就醫 尋求專業諮詢喔!

(文章來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