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如何從禽流感傳人首例,到世界級防疫水平?!食安問題層出不...

香港如何從禽流感傳人首例,到世界級防疫水平?!食安問題層出不

2018-04-25, on 健康醫療



一個從未消失過的問題。今年度截至於4/15日台灣已撲殺473,058隻禽類,核對去年撲殺數量,並未有減少跡象,難道我們不該正視這個問題嗎?今年二月食力媒體前進香港進一步了解他政府如何面對禽流感的問題,我們是否可以從中學習與改善?

台港都是華人社會,飲食文化相近但食安系統不盡相同。香港早於2006年調整政府架構、設立專責食安單位,落實國際食安組織倡導的食品安全風險分析機制。到底這對食安業務重疊、風險溝通不足的台灣可有什麼啟示?

年年出現的戰役—禽流感

1887年,全球首例禽流感出現在義大利;1997年,香港更發生人類感染案例,從此,禽流感正式受到全球高度關注。禽流感顧名思義就是禽類之間的流行性感冒,由A型流感病毒所引起,在候鳥身上已經生存了好幾個世紀,並可能傳播到雞、鴨、鵝身上,造成家禽異常死亡,甚至可能感染人類,由於候鳥每年秋冬固定往南遷移,禽流感病毒也藉此飛向全球,是防疫單位每年必須面對的戰役。

 

(資料來源:資料圖庫)

 

食安問題層出不窮的台灣 能向香港學什麼?

距離台灣約一小時多航程的香港,飲食文化與我們差異不大,但香港市面上超過 9成食物來自進口。香港食物安全專家委員會前主席關海山教授指出,由於食物源頭多於境外,香港在食安監管方面處於較為被動的位置,容易受外地食安事件所影響。2006年前,港府的食安事務較為分散,若發生重大事件,須進行跨部門會議。港府有鑑於食安問題日益嚴重,決定重整架構,在原有的食環署下設食物安全中心,處理大部份的食安業務。

台灣的食產業規模更大,試問食安問題叢生的台灣,又豈能不急起直追,增撥更多食安經費,捍衛人民的健康及消費權益呢?

香港如何從禽流感傳人首例到世界級防疫水平?

為了讓街市採購活雞的行為能安全無虞,香港實行「活雞日日清」政策,要求雞販要在晚上8點前將尚未售出的雞隻全部屠宰,且關店前必須通知食環署的稽核人員到場確認現場已無活雞。香港相較於新加坡、紐約等國際化城市,其防疫措施更為全面和嚴格,已屬世界級水平。反觀台灣,自2017年首度出現高病原性禽流感案例後,直至2018年2月21日,通報案例已達223起。禽流感的風險日增,台灣可借鑑香港的防疫經驗,從而減低禽流感對公眾健康的威脅嗎?

禽流感只能靠撲殺嗎? 

目前台灣對禽流感防疫以撲殺為主要手段,動植物防檢局施泰華副局長指出,台灣家禽業者若主動通報疫情,政府進行撲殺行動後,可獲得雞隻原價5成的賠償,如果業者事前購買保險,賠償金額更提高至原價的8成。論及台灣的撲殺保險制,郭銘祥表示,香港沒有這種民間保險制度,但只要有撲殺,政府會對每隻雞補償30元港幣(相較於一隻雞養雞成本50元,補償為6成),但補償金額無上限、也不限是否自主通報。郭銘祥笑說,雖然香港無相關保險,就算有,自己不會購買,因為重點在於事先預防,並不是事後補助。

一旦爆發禽流感,撲殺確實是防止疫情擴散的有效手段,但同時令家禽業者蒙受損失,也影響到市場的家禽供應,屬於消極作為。台灣還能怎麼做,才能避免這場每年出現的戰役?

獨家前往採訪,深入窺探香港行,台灣不行?!

自從台灣首次發現禽流感病毒,幾年間疫情不斷,2015年疫情高峰期直至2018年2月18日共計撲殺家禽約773萬隻!!

嚴峻的疫情背後,其實是巨大的食安隱憂甚或公共衛生危機。1個世紀以來,禽流感只視為一種禽病,但一海之隔的香港,在1997年發生禽流感傳人的全球首例,20年過去了,香港已鮮見禽流感疫情,甚至好幾年亦不須撲殺,防疫政策成效顯著。到底香港是如何做到「防疫零撲殺」?這對台灣又有什麼防疫啟示?食力團隊與您一同探討問題何在!一個絕對不容忽視的議題!

影音報導

香港行,台灣為什麼不行?

想看更多年年出現的戰役—禽流感「香港:重視食安風險的美食之都」

相關報導,請上食力官網。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