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戲水做足準備防範「游泳耳」
2018-07-31, on 健康小貼士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夏天戲水消暑,當心耳朵進水。若池水不潔或耳朵有傷口,可能引發俗稱「游泳耳」的外耳炎,造成耳朵脹痛、流膿,甚至影響聽力。阿翔放暑假和國中同學去游泳,游完後耳朵有積水,隨手掏一掏就不再理會。沒想到幾天後,耳朵腫脹發癢張嘴還有點痛,媽媽帶他去看醫生,才知外耳道發炎,得了俗稱的「游泳耳」。
游泳後初期發癢發脹 接著產生疼痛感要小心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林麗慧表示,耳道是由外側1/3軟骨、內側2/3硬骨組成,深度約2.5公分,從外到內,上皮組織越來越薄。正常的上皮組織會生成一些耳垢,即保護層,可阻擋外來細菌,如果清潔過度,上皮組織裸露,此時去游泳,若池水不潔或耳道有傷口,就容易引發外耳炎。
夏天是游泳的季節,「游泳耳」病人也最多。常見症狀發生在游泳後,初期會發癢發脹,接著產生疼痛感,拉耳朵或張開顳顎關節(下巴)時會不太舒服。再嚴重一點,可能會流出分泌物,甚至發臭長膿,如果耳道阻塞,會出現聽不清楚的情況。外耳與中耳之間有耳膜隔開,能阻擋異物及水入侵,但若有慢性中耳炎或耳膜穿孔就可能往內感染。
游泳後耳用棉花或衛生紙塞在外耳道 耳朵朝地面上下跳動
治療外耳炎第一步要清潔發炎物質,建議病人到耳鼻喉科做局部治療,不要嘗試自行清理,以免越清越受傷。清除發炎物質後,可使用含抗發炎成份的耳滴劑,居家就可調養。如果發炎嚴重,局部治療效果不佳,醫師會開立口服抗生素及止痛藥。
林麗慧醫師提醒,耳朵如長期泡水,可能會發霉、局部發炎,游泳後耳朵內如有積水,可先使用棉花或衛生紙塞在外耳道,耳朵朝地面方向,用重力方式,上下跳動排除積水。若這樣做沒效,耳朵又不舒服,最好到耳鼻喉科尋求協助。
耳朵過度清潔 棉花棒把細菌帶進耳朵
網路流傳游泳前要清耳屎,林麗慧醫師表示並不恰當,適度耳垢可阻擋異物跑進耳朵深處,如果清理不當,將耳垢往內塞,游完泳又泡水,耳朵易有發脹、聽不清楚現象。游泳以外,部分外耳炎病人是因到理容院過度清潔耳朵,尤其使用金屬耳扒,易造成耳道受傷,如果再用未滅菌的棉花棒清理,就容易把細菌帶進耳朵。
要預防外耳炎,平時不要過度清潔耳朵,游泳時注意水質乾淨度,戴材質較軟的矽膠耳塞保護耳朵,要定期清潔與汰換;如果洗澡洗頭怕耳朵進水,可先用棉花或衛生紙塞在耳道口,洗完再取出。特別是免疫功能低下或糖尿病患,若耳朵有小傷口,較易引發後續嚴重感染,須多加留意。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