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誤會寶可夢了!只要「玩」的正確,健腦又回春....但這些...

別再誤會寶可夢了!只要「玩」的正確,健腦又回春....但這些可能造成的健康危害,還是要小心!

2016-08-21, on 健康醫療



寶可夢一開放,大家不睡覺了!凌晨在大安森林公園、三重中山藝術公園等地,聚集了許多人低頭抓寶貝;有人甚至說光在一個地方,就已經抓了60多隻。深夜不睡覺,公園都是人,共同特點是低頭看手機不交談,時而走來走去,但不是什麼邪教儀式,而是中了寶可夢的毒!

大腦生理學講師魏兆玟表示,通常比較常玩電玩的智商比較偏高,比較能集中注意力在他的目標,對老年族群而言,玩電玩遊戲其實是利大於弊,除了可以打發時間,也有話題與孫子聊天,增進家人情感;媽媽也為了孩子下載遊戲,拉近和孩子的距離。

彰基復健醫學部主治醫師楊宗翰補充,有些人一輩子都不喜歡運動,就連走路都懶得走,因為遊戲必須到處閒逛才能找到寶物,所以很多人因此增加運動量。

彰基復健醫學部主治醫師楊宗翰警告,長期盯手機,大量藍光本來就傷眼,加上該遊戲得走上街玩,不僅皮膚容易曬傷,紫外線也會透過車窗、建築外牆甚至手機螢幕反射,眼睛長時間曝曬大量紫外線,黃斑部病變、白內障風險也會大增。室外抓寶可夢,除了要做好防曬,戴帽子、太陽眼鏡、帶洋傘等,使用40、50分鐘,就應休息眼睛,避免抓出眼睛問題。

彰基復健醫學部主治醫師楊宗翰表示,復健師和治療師會依照患者本身的需求,提供個別化的遊戲設計,讓患者在復健過程中不覺得疲累,反而覺得很有趣。此遊戲復健一推出,讓許多家屬在家就能輕鬆協助患者進行復健療程。彰基也舉辦過輔助電玩聯誼賽,院方提供輔助電玩的遊戲,包括「保齡球比賽」、「打擊大野狼」、「憤怒鳥」、「動腳踩蟑螂」等,讓身障患者透過簡單的操作,增加身體的肌耐力,還可以訓練到手、腳、關節、眼部、腦部及各協調部位的功能。大部分遊戲都有分數紀錄的設計,院方不僅可以藉此瞭解患者復健的進度,患者本身可以和自己比賽,或者和別人比賽,達到「正向回饋」和「寓教娛樂」的效果。遊戲復健是一種「全人醫療」,不只重視患者身體功能的改善,更要重視患者心理層面和社會互動。輔助電玩除了可以增加患者對復健的參與度,並能提升患者的自信心,透過互動交流,拓展人際關係,增進未來社會適應的能力。

媒體人朱學恆則補充,eBay 創始人皮埃爾·奧米迪亞的妻子帕姆·奧米迪亞,是一位年輕科學家,每天數小時在顯微鏡下觀察癌細胞增生過程。為了放鬆自己,回到家裡後她會坐在電腦前和丈夫一起玩遊戲。帕姆問丈夫,是否有可能為患有癌症的孩子編寫一款遊戲,幫助他們更好地戰勝病魔。如今,這款專門為癌症兒童設計的名為《Re-Mission》的射擊遊戲,已經成為美國一些醫院療法的一部分。在此遊戲中,孩子們在人體各個地方尋找並消滅癌細胞。科學研究和臨床效果證實,遊戲提高了孩子的意志力,改善了孩子的耐藥性。

大腦生理學講師魏兆玟解釋,「打電動玩具會變壞」以前的大人和家長們,多半都喜歡用這種偏論,來警告自己的小孩不准玩電玩,而每次只要新聞報導上,又出現任何殺人事件,往往一提到兇嫌有“打暴力電玩嗜好”時,電玩遊戲立刻就一定會被扣罪帽。但其實現在已有許多研究結果證實,玩電玩遊戲對人是有助益的,之前美國BBC新聞就報導,玩電玩遊戲可以讓人的身心發展有四種好處:

  1. 增強運動技能
  2. 動態視力提昇
  3. 腦力發展
  4. 維持思路清晰

彰基復健醫學部主治醫師楊宗翰指出,玩電玩遊戲造成的運動傷害有下列兩項:

  1. 本身:補助運動或熱身不足、用力過度、姿勢錯誤、運動時間過長。
  2. 環境:場地器材缺陷及障礙、光線不足。

PS拇指泛指所有長時間使用控制器而產生的症狀,大拇指以同樣的角度位置不斷重複一樣的動作,除了可能磨出水泡之外,會產生類似激烈運動磨損產生的腫塊。

彰基復健醫學部主治醫師楊宗翰補充下列案例:

任天堂的Wii雖然是體感遊戲的先驅,但同時也帶來了新的疾病,在Wii甫發售之時,相信應該不少玩家玩Wii Sports玩到欲罷不能,但也有人因為玩了一整天的網球遊戲,結果隔天起床肩膀抬不起來還劇烈疼痛,到醫院檢查才發現是急性肌鍵炎,長時間使用電腦鍵盤、滑鼠等重複性腕部活動的職業,都有可能會得腕隧道症候群,手部會感到腫痛、末梢麻木,在晚上或睡醒的時候會特別明顯,嚴重一點可能會疼痛加劇,握力變弱,仔細看的話還會發現大拇指根部接手掌的肌肉凹陷。

 

精彩節目內容,請鎖定TVBS 56頻道本周日8/21晚上21:00的《健康2.0》

《健康2.0》 Youtube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