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有好多種,如何揮別頭痛,你應該這樣對症下藥!!...

頭痛有好多種,如何揮別頭痛,你應該這樣對症下藥!!

2014-10-17, on 健康醫療



全台灣每天有超過150 萬人天天在頭痛,每月至少發生一次頭痛的人,高達六成的比例!到底要怎麼樣才能揮別頭痛?

頭痛的定義很簡單,只要是頸部以上—「頭」的疼痛就是頭痛;世界頭痛學會於1988年訂定第一版的診斷標準,2004年第二版則更名為「國際頭痛疾患診斷」,2013年第三版更將頭痛分為14大類,總計約有300多種!

你是哪種頭痛?

頭痛雖然有三百多種,依分類標準可以簡單分為「原發性頭痛」及「續發性頭痛」—「原發性頭痛」指的是沒有任何結構上的問題,縱使做一堆高階檢查(如電腦斷層、核磁共振)也找不到任何病兆,占所有頭痛百分之八十以上;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副主任王署君指出,原發性頭痛與遺傳有很大的關聯,據統計,父母親其中一位有偏頭痛,下一代頭痛的比例約四成五;若雙方都有,下一代則高達六成七(約三分之二)的比例,持續有頭痛困擾。

至於,病人最擔心的腦部病變(如腫瘤、血管壓迫、出血…等)則為「續發性頭痛」,占極少數的比例(不到千分之三),這類病人往往會有以下特色—1.發病時間晚:50歲以後才開始的頭痛;2.發病很急:毫無預警、突然間的頭痛,如雷擊性的頭痛或短時間內由不痛到痛到最高點;3.合併其他症狀:除了頭痛外,還有視力模糊、頸部僵硬、手腳無力、意識障礙(反應遲鈍)、發燒等現象。「若你的頭痛有以上特點,應盡快就醫,」王署君提醒。

 

認識 3種常見原發性頭痛

臨床上常見的頭痛,則以偏頭痛、緊縮型頭痛、叢發性頭痛最常見,這三種都屬於「原發性頭痛」:

‧偏頭痛:和一般頭痛不一樣,發作時,整個腦袋一脹一縮的痛到不行,台語很傳神,所謂的「丟丟痛」,也有「腦內風暴」之名!百分之六十侷限在一側的太陽穴,但也有不少人會痛兩邊,通常還伴隨噁心、嘔吐,怕光與怕吵。有十分之一的患者,在頭痛前會看到閃光、盲點或閃電圖樣等「預兆」。

偏頭痛原因至今未明,一般認為可能和腦神經細胞組成的功能運作異常有關。此外,偏頭痛的發作和女性荷爾蒙分泌有相關性,所以患者以女性較多,且月經前後常常頭痛增加。

‧緊縮型頭痛:為較輕微的頭痛,通常發生在下午,兩側太陽穴或頸部位置會感到緊緊脹脹的,通常與壓力有關,這類型頭痛占所有頭痛的一半以上。

‧叢發性頭痛:非常少見的頭痛,通常是二十歲到四十歲的男生,疼痛發作時單邊眼周、眼睛上方或太陽穴會感到非常劇烈的疼痛,很特別的是會同時伴隨同側流眼淚、流鼻水與眼睛紅。此頭痛會固定在每天特定的時段、每年特定的季節才發作,發病原因不明,目前僅知病灶可能在下視丘。

 

記錄頭痛狀況,有助醫師診察

有頭痛問題,究竟要不要看醫師呢?王署君說:「當頭痛已經造成生活困擾,或一個月當中有10天都在痛,及一週內有一天以上得依賴止痛藥,請直接至神經科就診,倘若還是無法改善,再進一步尋求治療頭痛較有經驗的神經科醫師。」

當病人來到台北榮總「頭痛門診」就診時,我們會請病人先勾選約11頁的〈頭痛簡易問券〉內容涵蓋—頭痛狀況、視覺預兆、頭痛預兆、頭痛的特徵、頭痛併發症狀、個人健康狀況等等,讓醫師快速掌握病人狀況。此外,就診時病人應該向醫師把頭痛的種種情況說明清楚,這對於診斷非常有幫助。

至於,〈頭痛日誌〉究竟該怎麼記?「請記錄發作時,頭痛的程度(分為小痛、中痛、大痛),頭痛的位置(前中後、左右、兩側),持續時間,至少記錄2週,這樣就好,」至於伴隨的症狀如噁心、嘔吐等,不需要天天記錄,就診時記得和醫師說明就好,王署君如此表示,寫日記不用搞得太複雜,若病人有耐心,是可以依據台灣頭痛學會網站填寫〈頭痛日誌〉(https://www.taiwanheadache.com.tw/teach_33.asp)。

 

該做哪些檢查

    當病人因頭痛問題求診,醫師會根據病人的主訴(若病人有填寫頭痛日誌,藉由簡單的記錄,即可幫助醫師更明確觀察病人的頭痛變化)、提供的病史、臨床神經學檢查,多半都可以判斷病人腦內是否有長東西的可能,及判斷是否需要進一步的儀器檢查。

    進一步的檢查包括腦波、電腦斷層、核磁共振,則多半用在懷疑有「續發性頭痛」。

 

頭痛怎麼辦

治療頭痛就是要解決頭痛的困擾,說穿了就是當頭痛發作時,該如何快速將頭痛降低,甚至預防再次發作。當然有些病人可以靠生活習慣的改變,如睡眠、情緒、運動與生活壓力的調適,以減少頭痛。但大多數求診的患者還是需要靠「頭痛用藥」解決惱人的症狀。至於藉由藥物是否有根治的可能,王署君表示,完全根治不再發作,幾乎是不可能,病人應將目標放在「好好控制頭痛」。頭痛藥服用的方式有2種,止痛藥及預防用藥:

.止痛藥:不同程度的頭痛,止痛藥物也不盡相同,然而,頭痛用藥經常有「藥物過度(依賴)使用現象」,尤其是血管收縮劑如加非葛(Cafergot),乙醯胺酚類如普拿疼(Panadol)等,這類藥物,若每月使用超過十天,非但無法改善頭痛,還會讓頭痛更加頻繁!

止痛藥的使用原則為「有痛才吃」,王署君進一步提醒黃金用藥時間為頭痛發作開始40〜60分鐘內使用,當疼痛痛久了,甚至到頭皮發麻再吃藥,就無法有效改善頭痛。如專門用來治療偏頭痛的翠普登,像是英明格(Imigran),就要越早使用,效果越好。

.預防用藥:可降低頭痛發生的頻率,但需天天使用,得連續使用4〜6週才會見效,連續服用3〜6個月後,醫師會再逐漸減藥,常見的有Inderal(心康樂)、妥泰(Topamax)等。王署君進一步說明,預防用藥是用在一個月有超過4到8天以上的頭痛,且疼痛的程度已經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品質。

除了藥物以外,頭痛時利用「冰敷」也有不錯的效果、睡覺也是好方法之一,另外,「針灸」在急性期確實有效,只不過當疼痛發作時,立刻針灸困難度很高!至於按摩,則因人而異,有些人頭痛發作時,按摩反而會加重不舒服。王署君表示,在美國FDA已經通過「穿顱磁刺激器」來治療頭痛,也許不久的未來,台灣也會進入臨床試驗。

〈本文摘自《這樣做,痠疼痛不上身》,本文出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