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治療可以改善憂鬱症嗎?──小常識帶你了解音樂治療...

音樂治療可以改善憂鬱症嗎?──小常識帶你了解音樂治療

2017-05-08, on 健康醫療



Q讓孩子聽莫札特真的會變聰明嗎?

我們的確時常聽見大眾問我們這個問題:「如果從胎教就聽莫札特,小朋友長大以後是不是會變得比較聰明呢?」或者,當大家知道我們是音樂治療師時,也會很認真地說:「那你知道『莫札特效應』嗎?我都有讓我家小朋友聽莫札特喔!」我想,大概所有的音樂治療師都知道何謂「莫札特效應」,也有不少家長聽過這個論點。將心比心,為人父母的誰不希望自己的小孩贏在起跑點呢?因此,許多家長看了相關宣傳廣告及文章後,便開始聽莫札特音樂。

當然,聽音樂不是件壞事,只是,如果要將莫札特音樂當作提升孩子智力的媒介,家長們或許會希望落空吧。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所謂的「莫札特效應」,被定義為:聆聽莫札特的音樂,能夠提升智力。「莫札特效應」的文獻在一九九三年被刊出,實驗中,讓一組大學生聆聽莫札特的《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K448》十分鐘後,請他們做圖像空間思維的測驗,結果達到平均分數提高了九分之多;但是,此能力其實在十二分鐘後便消失了。

有趣的是,這篇文章發表之後,曾經引起學術界廣大的迴響,也激勵了更多學者先後投身於相關的研究。這裡舉幾個例子來說:有幾個研究單位也曾經嘗試去做類似的實驗,卻都得不到所謂的「智力提升」的結果,其中一個研究單位認為:「莫札特效應」是否成功,也許與其使用的測驗方法有關。除此之外,有某研究單位在一九九九年做過相關研究之後下了一個結論:他們認為「利用莫札特的音樂得以提升智力」的說法缺乏足夠的證據力。因此,「莫札特效應」的迷思就此被打破了。無論結論為何,能夠讓更多學者投入音樂治療的研究,也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所以基本上來說,莫札特音樂並非大家所想像的那麼神奇,但如果懷孕期的準媽媽們聽莫札特的音樂會帶來心情愉悅的話,那也是非常好的事呀!

Q音樂治療可以治癒失智症是真的嗎?

關於失智症,全球仍在持續地研究跟探討中,尤其是在治療方式跟藥物使用上。根據研究,目前大多數的失智症是無法被治癒的,但隨著研究跟科技的進步,或許未來能有新的突破和發現。

我們帶的失智症團體中,有些成員能力很好,可以自己行走、跟治療師聊天,活動的參與也非常踴躍。有些成員需要比較多的提示和協助,有些則是幾乎已經不大跟人說話了,對身旁發生的事情也不大有反應。對於最後一種狀況的成員,音樂是很好的「鑰匙」,幫助他們跟外界連接。他們雖然已經不大跟人說話了,對音樂卻很神奇地有所反應,會跟著唱歌,有的時候身體也會隨著音樂擺動。狀況好的時候,唱完歌我們還可以東拉西扯聊聊其他話題,例如他/她小時候發生的事,或是跟另一半的故事。藉由唱歌和之後的聊天討論,他/她不再是孤島,我們開啟了他/她的回憶,進行談話,有了社交互動,也提升了他/她的生活品質。

馬克在療養院已經住了七年之久,罹患失智症之前,他曾是個極其熱愛音樂與跳舞的人。如今的他,卻鮮少與人互動、聊天,甚至在空間的移動上也需要護理人員的幫助,常常低垂著頭睡覺,了無生趣,對於來訪的家人,辨認不出拜訪者的臉也叫不出對方的名字。有次護理人員準備了一台ipod給馬克,當耳機戴在耳朵上,音樂一播放時,馬克馬上辨認出耳機中播放的正是他所喜歡的音樂,隨後他便跟著音樂哼唱、擺動手臂,想像著自己正在跳舞。隨後在人員的訪問中,馬克告訴對方,當他聽到音樂時,他感受到世界充滿著滿滿的愛。音樂,讓馬克重新感受到活在當下的美好。

音樂治療在失智症的治療上,有幾項主要目標:減低焦慮和壓力、非藥物的疼痛控制、協助肢體復健、記憶重整跟恢復、減緩認知老化程度、穩定情緒、自尊及自信心、促進社交、增加生活品質。根據個案的狀況、不同的病期,治療師的目標有不同側重。

Q音樂治療可以改善憂鬱症嗎?

當然可以,音樂治療可以幫助憂鬱症病患減輕症狀,並且帶來正面的影響。憂鬱症可能出現下列症狀:

一、情緒持續悲傷、焦躁或空虛。

二、感到絕望或悲觀。

三、感覺內疚、一無是處或無助。

四、對於以前喜歡的活動失去興趣或樂趣。

五、精力減退,感覺疲乏或變得「遲緩」。

六、注意力難以集中、健忘、優柔寡斷。

七、失眠、早醒或是嗜睡。

八、食慾和(或)體重下降,或是暴飲暴食和體重增加。

九、有死亡或是自殺的想法,或意圖自殺。

十、不安或易怒。

憂鬱症通常會干擾到日常生活,也影響到病患身邊的人,其起初的症狀也許不明顯,等到被注意到時已經比較嚴重了。在網路上有些憂鬱量表網頁提供大家做簡單的自我檢測(例如董氏基金會),可提供有需要的人自我檢測;如果真的察覺有異狀,必須趕快尋求專業精神科醫師協助,以免延誤病情。

關於音樂治療與憂鬱症,在醫學臨床上已經證實聆聽音樂可以增加神經傳導物質―腦內啡的分泌,但如何讓被動的聆聽音樂之效果延續以及起更大作用,就必須有專業的音樂治療師介入,單純的聆聽音樂並不是音樂治療,只是音樂讓你有被療癒的感覺。

在音樂治療過程中有許多不同介入方式,可利用歌曲討論、歌詞歌曲創作、歌詞改寫、音樂引導想像、樂器即興演奏等方式來使個案的症狀緩解,並協助個案恢復正常的生活形態。以下我們舉個實例來幫助大家更瞭解。

小江是一位就讀私立高中的女學生,剛進入高中生活很不習慣,因為以前要好的同學都就讀離家近的學校,只有她自己考上了私立高中。剛開始,小江的課業成績不盡理想,在班上也無法打入主流的小圈圈;漸漸地,她越來越不想上學,越來越沒精神,上課常常打瞌睡,常常為了一點小事情而情緒崩潰,也出現了想要自殘的念頭。輔導老師在長期輔導卻效果不彰之餘,只好將她轉介給音樂治療師。治療師替個案設計了八週的治療課程,利用歌詞討論、創作抒發情緒、音樂與影像(music and imagary)和放鬆練習來減低個案焦慮以及負向思考的強度,並察覺其內心所反射出的感受,以及面對自己脆弱的部分,並帶領個案慢慢地接受自己真實的樣貌。個案在清楚認識自己之後,漸漸地找到自己的長處,並建立起自信心,負向的情緒也就逐漸減少了。其班級導師也察覺到個案在班上更願意主動與同儕互動,情緒方面也穩定許多,上課狀況以及課業表現也都有所提升。

以上是其中一位個案的分享。事實上,每位音樂治療師都會根據個案的不同狀況而調整治療目標與內容,所以說,音樂治療並沒有一個特定的方式。有些人曾要求我們推薦某些歌曲給憂鬱症患者聽,但在還沒有與個案諮詢及評估的狀況下,治療師其實是無法給予任何人客觀建議的。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適合我的並不一定適合你,只要當下聽音樂時感受舒服就可以,不必勉強自己聽別人推薦但自己卻不喜歡的音樂。

 

本文節錄自《聽~音樂比你想得更療癒──音樂治療30響》,秀威資訊提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