泣!說好的自然產那ㄟ變成「吃全餐」?...

泣!說好的自然產那ㄟ變成「吃全餐」?

2019-03-13, on 健康醫療



說好的自然產那ㄟ變成「吃全餐」?

文╱李藹芬  採訪諮詢╱國軍高雄總醫院左營分院婦產科主任巫常誠

明明是自然產,最後卻以剖腹產生下寶寶,這大概是預計自然產的產婦最擔心的事,只是擔心歸擔心,真的要「吃全餐」也是不得不的決定!不過,事先了解事情可能出現轉折的原因,有助當下與醫護的溝通,也讓生產心情不致太Blue!

所謂生產的「全餐」,是指產婦先是歷經了自然產產痛的煎熬(前痛),卻仍要挨上一刀剖腹,才能順利生下孩子,術後待麻醉藥退去,同時要忍受傷口的疼(後痛)與子宮收縮的痛。

 

兩大面向導致吃全餐

國軍高雄總醫院左營分院婦產科主任巫常誠指出,導致產婦吃全餐可從兩大面向來說:一是產程遲滯;二是胎兒有狀況。

 

  1. 產程遲滯

雖然臨床上對於「產程遲滯」有所規定:子宮頸擴張3cm以上已進入活動期的產婦,待產過程中有規律的子宮收縮,但子宮頸擴張的速度緩慢(初產婦<1.2cm/hr;經產婦<1.5cm/hr),甚至停止(超過2小時沒有再擴張);即使子宮頸已全開,但超過2小時,胎頭仍無下降之跡象。他說,「符合此標準的產婦,可採剖腹產方式生產,但這未必是絕對的處置方式,而是讓產婦多一個選項可以選擇」。

巫常誠醫師強調,「整體狀況仍須醫師現場評估,並非只是從規定判斷產婦是否產程遲滯」。而面臨產程遲滯時,是否最後一定以剖腹產解決,「以現在的醫療環境來看,需要與產婦及家屬溝通,溝通的前提是胎兒安全無虞,然後看產婦與先生的意見」,甚至也要考量長輩的意見。

根據巫常誠醫師觀察,「產婦是否堅持開刀,往往看當下痛不痛而決定」,整體而言,「除非已在子宮頸口看到胎頭,會要產婦自然生,否則面對產程遲滯,是開刀或自然產,產科醫師多抱持中立態度」。

 

  1. 胎兒有狀況

相較在產程遲滯的狀況下,接生醫師尊重產婦與家屬的意願,所做的處置較有彈性;一旦是胎兒有狀況,就沒有太大的討論空間,而是需要醫師的當機立斷。

巫常誠醫師表示,胎兒有狀況可從觀察胎心音監測與胎動而知。以胎心音而言,「正常的胎心音每分鐘120至160下,胎心音減速有些是正常,有些則是異常,像在第一產程後期出現的早期減速(當子宮收縮時,胎頭受壓引起胎心率曲線下降),就不需要特別處理,然而,當胎心音減速達到一定程度,就要提高警覺了,如:每分鐘低於100下,規則或不規則出現;或是5分鐘之內出現減速2、3次」。

出現胎心音減速時,醫師多會採保守做法,即先行預告「若是胎心音一直掉,就要選擇開刀了」,讓產婦與家屬做好隨時可能需要剖腹產的心理準備,避免寶寶出生後萬一有問題,才來埋怨醫師為何不早點開刀。

產婦待產時,以胎兒監視器監測胎心音變化,所提供的數據有其客觀性,靠孕媽咪感覺胎動的變化則相對主觀,他強調,「但是只要足月的孕媽咪,主動表達感覺胎動怪怪的,醫護團隊就會注意,不敢輕忽」。以其處理方式為例,會先做胎心音監測,觀察胎心音與子宮收縮的變化,並對照超音波。

巫常誠醫師提醒,「孕媽咪若覺得胎動怪怪的,跟平日的習慣不同,就趕快去一趟醫院確認狀況,不要擔心是否白跑,確認胎兒健康最重要」!

 

※原文刊載於2019年3月號《媽媽寶寶》385期。

※原文連結

 

※延伸閱讀

雖然產程瞬息萬變,但可以不要「吃全餐」嗎?

從自然產到吃全餐,不得不的選擇!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