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美白針竟然可以止血...

想不到?美白針竟然可以止血

2017-04-10, on 健康醫療



整理編輯/林玫妮、摘自/《胖病毒、人皮書、水蛭蒐集人:醫療現場的46個震撼奇想》(蘇上豪著/時報出版)、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心臟外科的手術通常比較繁瑣而困難,除了患者的狀況大多不穩定之外,還得歸因於手術步驟多如牛毛、環環相扣,如果不能按部就班地做,偷懶的結果可能會讓配合的單位(例如麻醉科、刷手護士等)感到困惑,從而造成失誤,影響手術的進度。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要是在手術中使用了長時間的「體外循環」,讓患者心臟暫時「停跳」太久,其心臟「復跳」常常不順遂,更容易讓「體外循環」破壞了患者的凝血功能,把術後的止血工作搞得比手術本身的時間還長。

上述的患者占了急診手術的大部分,對心臟外科醫師來說是躲不過的夢魘。因為緊急替患者做開心手術已經承受很大的壓力,如果手術完成之後,還得頂著精疲力竭的身體,替患者做止血、關傷口的工作,這「最後一哩路」往往是身心靈的重大折磨。

 

止血藥品 傳明酸

不過替患者止血時,我蠻能苦中作樂的,原因是某位刷手護士裡有人會替醫師打圓場,不只不會失了我的面子,而且還可以帶來「笑果」。這位刷手護士曾在醫美診所短暫任職,知道「美白針」裡面有一種藥物「傳明酸」(Tranexamic Acid),是我替出血不止的患者找出路時,一定會使用的祕方。

請想像以下的情節:我,一位徹夜手術的心臟外科醫師,很辛苦地替患者做好了手術,結果卻因為手術時間過長,只能拿著電燒、縫線拚命止血,同時還得不斷聯絡血庫送來新鮮的血漿。最後,一位富有同情心的刷手護士好心提醒說:「蘇醫師,要不要替患者美白一下?」

聽到這句話,我會發出會心的微笑,不僅點頭快如閃電,還希望麻醉科快點在患者的靜脈輸液裡注入傳明酸。

傳明酸又叫「氯甲環酸」,是一種人工合成的胺基酸,還有「斷血炎」、「止血環酸」、「凝血酸」等名稱,主要的藥理作用是有效抑制「纖維蛋白」(Fibrin)溶解,產生止血作用。臨床上,廣泛用於外科、內科、泌尿科或婦產科等領域,治療各種出血性疾病和手術時的異常出血,血友病患者也可以在手術前後的輔助治療時使用。

我不知道傳明酸什麼時候被加入美白針裡,不過如此使用並非沒有道理,因為在藥理作用上,它也可以直接阻礙黑色素細胞活化,從而改善人體的黑斑。據某些人研究,其褪除黑斑的功效比維生素C及果酸高上很多倍。

 

使用透明化

讀者們是否覺得不可思議? 在醫學裡用於治療止血的藥品,竟然是「美白聖品」,是否違反醫療原則? 其實這種情形很常見,被稱為off-label use,翻譯成「仿單標示外使用」,又可稱為「適應症外使用」,指醫師在臨床使用藥物時,超出申請使用的範圍。

向政府申請核准藥品上市時,在隨附的許可證或說明書上,都會載明適用於哪些病症、對象、臨床用途,或有哪些副作用。換言之,「藥品仿單」(Package insert)是經政府查驗後才可以應用於臨床使用的說明。臺灣的整套制度都效法美國,其歷史談起來卻令人感到心酸。

在美國,日益氾濫的不實藥物及食品,利用廣告引誘消費者,造成不少意外,因而在三○年代成立FDA,希望遏止上述的亂象。可惜「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雖然藥物的管制及使用有所進步,但仍有很多藥品的療效及安全性讓人存疑。FDA為了讓藥物的使用更加正確與透明,遂於1967年通過「公平包裝及標示法案」(Fair Packaging and Labeling Act),明令各種藥品上市時,必須記載適應症及內容物之所有資訊。

 

藥品仿單
易衍生濫用情形

為何FDA的要求如此嚴格? 因為其成立後,即便嚴格控管新藥上市,但仍有許多悲劇發生。

1941年, 抗生素Sulfathiazole 造成將近300人死亡。1952抗生素Cloramphenicol 使180名使用者產生骨髓抑制, 變成「再生不良貧血」。不過,FDA官員在1962歐洲最有名的致畸胎藥「莎利竇邁 」(Thalidomide)在美國上市,避免了新生兒浩劫,讓FDA有了堅強的民意及法源基礎,要求藥物製造公司誠實地申請藥品的臨床使用。

只是「藥品仿單」對於醫師有限制嗎? 經過了這麼多年的發展,所謂「適應症外使用」,並沒有因為FDA介入而有所改善。研究結果顯示,臨床上反而有高達31的藥品,沒有依照其適應症使用。

臺灣的情況好不到哪裡去,有整型診所將肝炎藥「肝得健」(Lipodissolve)當作消脂針、將胃潰瘍藥當催生劑、用威而鋼治療高山症,例子不勝枚舉。

本專欄僅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延伸閱讀】

真的有抗老仙丹!肌膚重回18歲

想抗老,從血液開始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退休好幸福》&《退休好幸福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