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可以治療失智症!藥物以外的3種治療方式~#1也好酷!
2017-03-03, on 健康醫療
撰文/林玫妮、圖片來源/ 伊佳奇、shutterstock、攝影/張紋豪
場景拉到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失智症病房,候診區的廊道上,貼著滿滿的老電影海報與老唱片影像,時間彷彿回到臺灣的40年代。
當然,這並不是真的戲院,而是院方為了協助失智症患者所設計的「懷舊療法」,將過往熟悉的景色,運用到患者所接觸的場景中,在熟悉的環境裡讓失智症者感到安心,進而控制病情,這正是所謂的「非藥物療法」。
各類型的治療方式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失智症病房主任李耀東說,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深層的記憶,一般在失智症的早期,主要是針對近期事務的遺忘,相對的對以前事務的記憶都還留存。
因此可運用一些患者年輕時長期接觸的場景或物品,作為治療媒介,幫助他們想起從前的事物,對鞏固記憶力有所幫助。例如,患者年輕時是一位廚師,照顧者在家就可鼓勵患者多運用鍋鏟嘗試烹調,並給予鼓勵,讓患者想起自己曾有的好手藝。
目前常見的非藥物療法有以下幾類:
◆懷舊療法
元智大學老人福祉科技研究中心失智症照護顧問伊佳奇表示,自己曾經帶著失智症的父親回到他福建的老家,經由那邊的親戚、環境、景色等,希望能喚醒父親尚存的遠期記憶,也利用年節時,鼓勵父親下廚做出他原本拿手的福州菜,讓父親重拾自信心與尊嚴,達到減緩退化的目的。
此外,將以前的老照片找出來,與父親一起觀看,以引導的方式,讓父親自己說出照片中的故事,穩定他對過去的記憶,有助於他們的認知活動。
▲左上:傳統童玩小物與裁縫車,營造傳統家庭空間。右上:傳統茶鋪,是平常吃飯的地方。右下:傳統廟宇廟門設計,利用信仰讓失智症者感到安心。左下:將空間設計為傳統服裝店面,並擺放幾件旗袍,讓長輩們想起年輕時的光景。(攝於新北市失智症日照中心頤安園)
另外像新北市失智症日照中心頤安園,專門提供日照型失智症患者的服務。整個中心設計宛如一座「懷舊城」。大廳的廟門,象徵著傳統的信仰,花布與藤椅則是早年客廳的基本擺設,而櫃子裡的童玩,也精心挑選了從前的裝飾與玩具,一旁吊掛的旗袍,更是民國早期流行代表。
將環境、氛圍,打造成從前的模樣,讓失智症者彷彿置身年少光景,漸漸喚醒腦中的深層記憶。
◆寵物療法
當然,經由失智症長者喜歡的事物來規劃活動,比較容易引起長者的參與及共鳴,寵物療法是經過訓練的「狗醫師」,與長者互動,引發長者肢體的活動,情緒的穩定,有安全感,降低精神行為症狀的產生。
◆芳香療法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失智症病房護理長陳祐蓉說明,利用精油的香味,來緩和失智症者的情緒,也是目前非藥物療法中,常見的用法之一。主要是因為,精油本身就有舒壓、放鬆的作用,活用舒服的味道,以穩定患者的緊張情緒。
陪伴 最重要
由於每個人的成長環境、習慣、個性不同,所適用的療法當然也就不一同。伊佳奇強調,照顧失智症者,家屬是最重要的一環,除了時時的鼓勵與陪伴之外,更要從中去摸索哪些療法是真正適合他們,別一昧的聽說哪些方法好,就使用在長輩身上,有可能造成反效果。
李耀東醫師也表示,一般失智個案從診斷到過世平均長達7至8,因此陪伴失智症者,是一條漫長的路,在這個過程當中隨時可能出現意想不到的突發狀況,比方說各式各樣的行為精神問題,身邊的家屬,都應先做好心理準備,以免事情發生了才措手不及。
家屬心態的調整
以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為例,院方每月舉辦一次以失智症為主題的講座,舉凡疾病相關知識、照護方法、表達應對、飲食調整、心靈溝通,或是家屬間的經驗分享,增闢一條情緒抒發管道。
另外,伊佳奇因父親罹患失智症,因此針對這項疾病,開始全方位的研究。他在南機場社區設立了失智症家屬支持中心,一年半的時間裡,為家屬設計每週2次、共3小時的課程,前2小時,說明失智症的病程與病理,後1小時團體活動,由家屬間親自分享案例,主動討論。伊佳奇也期待,政府應該規劃更多資源在家屬身上,唯有學習到正確的知識,才能有效給失智症者最好的照顧,使患者和陪伴者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