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憩室症與年齡老化有關,應該如何預防?
2016-06-29, on 健康醫療
大腸憩室症與年齡老化有直接相關,長期便祕更會促使大腸憩室的形成與發炎的產生,家中若有長者需注意平日的高纖食物攝取量,減少提供高油脂食物,以及充足的水分和適度運動,進而達到預防作用。
隨著大腸鏡檢查的普及,有不少人在檢查後發現自己的腸子有憩室(diverticulum),這種憩室的發生率不亞於息肉,而且常常還不止一處,醫師診斷為憩室症(diverticulosis)。於是很多人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一大堆問題紛紛出籠:什麼是憩室症?如何發生?會不會有問題?該如何治療或預防?所謂憩室是胃腸道壁上較薄弱之處,可能是肌肉支撐力量不足,加上腸內壓,導致腸壁往外突出,從腸腔看就會發現有凹陷處,稱之為憩室。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傳統的看法認為憩室的產生與腸子老化、腸壁變薄加上纖維攝取不足有關。目前的研究則認為除上述飲食和年紀外,遺傳因素也很重要,約40 ∼50%與基因相關。此外,發炎、腸內菌改變、臟器敏感度增加和大腸蠕動異常,則是造成這些憩室症患者產生慢性症狀和併發症的原因。大多數的憩室症因為是檢查時無意中發現,之前並無症狀,這些沒症狀的人有些因腸內有糞石卡住,不完全消化的食物或腸內菌改變而引起憩室炎。過去認為憩室炎發生率很高,但最新的資料則顯示,無症狀的憩室症患者每年的發生率不到1%。一旦憩室炎發生,病人會有急性腹痛、發燒、嚴重者甚至併發穿孔、腹膜炎、膿瘍等。有一部分的憩室症患者,則會因服用抗血小板藥物或消炎止痛藥而出現憩室出血的併發症。憩室炎的患者初步以抗生素治療,但若狀況無法控制也會採取手術治療。除憩室炎和憩室出血等急性併發症外,最近的研究也發現憩室症的患者容易有慢性腹痛、排便異常等類似大腸激躁症的問題。
對有憩室症而無症狀的患者,目前建議除了增加纖維攝取量、減少紅肉和脂肪攝取量、多運動、減重、戒菸外,也要避免會導致憩室併發症的藥物,如消炎止痛藥、類固醇和抗血小板藥物。也有報告認為益生菌的使用可減少症狀和併發症的產生。
本文摘自今周刊特刊《腸胃專家教你不靠藥物整腸健胃》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