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對,不再怕胖!10個飲食習慣,讓你永不復胖(歡迎分享)
2014-12-11, on 養身保健
大部分人都有瘦身的經驗,真正的關鍵是在瘦身的過程中所養成一些好習慣,這才有助於長期維持好身材。以下分享10招,根據科學的研究不再復胖的好習慣!
出處:17健身網
吃對,不再怕胖
大部分人都有瘦身的經驗,真正的關鍵是在瘦身的過程中所養成一些好習慣,這才有助於長期維持好身材。以下分享10招,根據科學的研究不再復胖的好習慣!
1 拒絕暴飲暴食
忙碌的生活中,我們吃東西的時候可能會狼吞虎嚥,但是這樣的吃法容易讓我們吃太多。發表在美國飲食協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最新研究發現,吃慢一點有助於身體增加飽足感。他們測量民眾吃零食和披薩的時間,發現當咀嚼的時間延長兩倍時,吃的量會減少15%,因此營養師 雪倫‧理查特(Sharon Richter)建議在吃飯的時候,停下來喝口水會幫助你避免暴飲暴食。
2 用小一點的盤子
在發表於美國預防醫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的研究顯示,用大一倍的盤子會比原本的盤子吃的總量多34%以上。研究人員發現,通常人們會吃完盤子上92%的食物。所以在吃自助式的晚餐時,用比較小的餐盤,可能讓你吃得較少。
3 聰明吃點心
營養師理查特表示『若我們在兩餐之間太過於飢餓,就會在吃飯時後吃過量』,因此他建議在兩餐之間吃點點心會是不錯的選擇,但是點心熱量不要超過300大卡,選擇一些聰明的點心,像是杏仁、水果、優格或著全麥吐司等。
4 飯前多喝水
維吉尼亞理工大學 (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 的一項研究發現,飯前喝兩杯水的人每餐大約少吃75~90大卡的熱量。當身體缺水的時候會產生疲勞和飢餓感,因為身體可以透過食物獲得水分,所以你會比較想要進食。有時候你並不是真的餓了,所以在吃飯或吃零食之前,先喝兩杯水,可以避免吃進多餘的熱量。
5 限制選擇
去吃自助餐的時候,看到琳瑯滿目的餐點總是讓人很興奮。面對這麼多的食物誘惑,容易讓人不知不覺的吃了很多自己偏愛的食物。在挑選菜色時,先至少裝滿一半健康的蔬菜,剩下再選擇自己喜歡的食物,這樣可以吃得更健康!
6 足夠的睡眠
明尼蘇達的梅奧診所(Mayo Clinic)最新的研究統計發現,當少睡80分鐘,平均會多吃549大卡,原因應該是熬夜會讓身體增加飢餓的賀爾蒙類生長激素(Ghrelin),減少抑制食欲的瘦素(leptin),避免這個問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正常且充足的睡眠。
7 補充蛋白
華盛頓大學研究顯示:多補充優質高蛋白,可能有助於維持飽足感
我們都知道運動後多補充蛋白質可以幫助增加肌肉,而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最新研究發現讓自願者分成兩組,第一組每日熱量有15%是來自蛋白飲食,另一組每日蛋白提高到30%並觀察兩週,發現30%這組較不會感到飢餓且體重下降較多,原因可能是消化蛋白質需要比較多的時間,因此比較能維持飽足感。
8 補充纖維
我們都知道吃低GI的食物比高GI的食物更健康,通常低GI的食物有更多的纖維質,例如吃全麥吐司比吃白吐司更能增加飽足感。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的最新研究統計顯示當早餐選擇高纖穀物比起早餐吃白吐司時,午餐吃的量少了31%,研究人員說因為身體需要花更多時間來消化高纖食物,因此可以延長飽足感!
9 釋放壓力
生活在忙碌且複雜的社會,我們所面臨的壓力比過去的人類都還要更高,這種高度壓力會導致身體產生腎上腺皮質醇(cortisol)-壓力賀爾蒙,導致身體渴望著含糖的食物。一篇發表在自然神經科學期刊(Nature Neuroscience)研究發現,壓力會提高賀爾蒙類生長激素(Ghrelin)的分泌而產生飢餓感,茱莉(Julie Chen)醫師表示當長時間處在壓力下,用深呼吸釋放壓力是很有效的方法,『吸氣4秒,吐氣8秒,重覆幾分鐘,可以釋放不少壓力!』
10 吃飯別分心
邊看電視邊吃飯是一般人常有的習慣,在不知不覺中就吃完了所有食物。根據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期刊(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的研究表示,吃飯時分心會比專心吃飯吃下多出39%的多餘熱量,盡量避免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飯,可能會幫助你吃的更健康!
維持這些健康飲食觀念和習慣,會幫助你一直保持好的身材!
出處:https://17fit.com/news/10個飲食習慣,讓你永不復胖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17健身網 17fit.com》;歡迎按讚加入粉絲行列 www.facebook.com/17fit 粉絲行列 。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