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徵狀!小心產後憂鬱上身,如何治療?
2017-12-11, on 健康醫療
3大徵狀‧小心產後憂鬱上身
文╱黃鈺倫 採訪諮詢╱亞東紀念醫院精神科醫師江惠綾
寶寶的到來,打破了原有的兩人生活,新手爸媽得在手忙腳亂裡逐漸習慣,同時更要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精神壓力。
產後憂鬱原因
一般而言,產後憂鬱的高危險群為曾罹患憂鬱症或有其他精神疾病者,還有生活中有重大壓力事件、家庭支持度不佳等原因,以及孕期即有焦慮或情緒低落狀況的媽咪,尤其在產後身心狀況改變的情形下,更提高產後憂鬱的風險。
生理因素
媽咪在產後會因荷爾蒙變化,造成開始出現類似經前症候群情緒不穩的狀況。另外,生產後傷口不適,再加上需日以繼夜地照顧新生兒,使得媽咪睡眠不足、身體疲累,這些情形都會令新手媽咪倍感挫折。
心理因素
產後迎接孩子的第一天起,內心充滿繁雜的情緒,例如:該如何照顧孩子、自己能不能成為好媽媽等。而若是孕前對體態要求甚高的媽咪,面對產後身材改變的困擾與夫妻間相處的變化,都讓媽咪產生巨大的精神壓力。
產後憂鬱症狀
江惠綾醫師建議,媽咪可以觀察自己在產後與懷孕期、孕前的情緒改變,了解自己的身心狀況,也可以做「愛丁堡產後憂鬱量表」,以了解自己是否有產後憂鬱症,以下為產後憂鬱症常見徵狀:
- 情緒差
在產後出現心情低落、情緒不穩,對任何事情都興趣缺缺、覺得自己做什麼都無法完成、沒辦法將孩子照顧好,或者沒來由地流淚等狀況。
- 失眠
媽咪在產後常面臨到新生兒半夜哭鬧不睡覺的問題,造成媽咪睡眠品質低下,但是倘若媽咪在可以休息的時間內卻仍失眠、或者過度嗜睡,抑或是身心疲累、失去活力等,都很有可能為產後憂鬱的徵兆。
- 食欲改變
面對滿桌子的菜餚卻毫無食欲,或者因壓力過大而導致暴飲暴食,以及體重急速下降等狀況,皆是可能為產後憂鬱的指標。
治療產後憂鬱症
治療產後憂鬱症可合併藥物治療與心理治療,江惠綾醫師叮嚀,媽咪應先將自己照顧好,唯有調整好自己的狀態,才能給寶寶完善的照顧。
- 藥物治療
一般而言,治療產後憂鬱的藥品為抗憂鬱劑,有助於提升情緒,但倘若產後憂鬱還伴隨嚴重焦慮的症狀,會適度開立抗焦慮劑幫助媽咪。此外,若是哺餵母乳的媽咪,部分藥物可能進入母乳,為了審慎起見,可進一步與醫師討論,以確保安全。
- 心理治療
心態調整和家人支持是改善產後憂鬱很重要的部分,尤其憂鬱狀況較嚴重的媽咪,焦慮、沮喪的情緒,可能連帶影響身旁的伴侶,若身邊的人不知如何給媽咪心理上的支持,建議夫妻兩人一起接受心理治療,共同努力。
- 情緒調適
江惠綾醫師表示,媽咪的心情調適最重要,建議避免將照顧孩子這件事全部攬在自己身上,可適時請求家人幫忙,或者分擔其他家務事。另外,也可藉由長輩幫忙照顧孩子之餘,從事能令自己放鬆的活動,幫助紓壓,例如:運動、聽音樂、出遊等。
- 傾聽訴苦
學會將內心的困難及鬱悶與家人、朋友分享。此外,江惠綾醫師表示,男性通常不會主動求助於他人,慣於壓抑自己的情緒,又須體恤妻子產後脾氣易怒,也常會導致自己情緒低落,因此,建議夫妻可多安排獨處的時間,一同分享育兒碰到的問題、互相關心彼此情緒。
- 規律的生活作息
注重體態的媽咪在產後可能會減少飲食量,希望恢復孕前的苗條身材,然而,醫師建議應攝取充足飲食,才能提供足夠的能量哺餵母乳及照顧孩子。另外,也應利用白天或孩子睡著後,休息片刻,避免過度疲勞、睡眠不足的問題。
※原文刊載於2017年12月號《媽媽寶寶雜誌》370期。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