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奔向老化!「長照雙法」到底在玩什麼?...

臺灣奔向老化!「長照雙法」到底在玩什麼?

2015-12-01, on 健康醫療



文‧藍硯琳

長照雙法中的長照法終於過關,本是佳話一則,但在長保法未過、長照財源不定等因素下,各界的批判如雪花片片飛來,到底臺灣長照將何去何從?

禮運大同篇提到,所謂「幼有所養、壯有所用、老有所終」,這三大理想的人生階段,確確實實的說明中國人重家庭、親情的觀念。

可惜的是,在二十一世紀的臺灣,年輕人在薪資低、社會環境等外在因素影響下,逐漸不願意生小孩,也因此導致生育率低落的窘境。在連帶的循環下,新生代的凋零,突顯即將步入老齡化的社會,壯年人口需負起的照護擔子更重了。

紛爭下的長照服務法出爐  

在今年五月十五日,爭論了八年的《長照服務法》(以下簡稱長照法)終於在立院眾多的政治操作下三讀通過,未來若身心失能六個月以上,需要醫事、生活長期照顧的失能者與家屬,可以透過長照機構的協助,獲得基本的長照服務,也能透過統一資訊窗口,聘雇專業長照人員和外籍看護。

而所謂的長照法,實質的服務到底是什麼?衛福部護理健康照護司司長鄧素文表示,「過去臺灣長照機構分屬於不同法規,像是榮民之家屬於榮民輔導條例管理、老人之家則是老人福利法等,沒有統一的管理和資訊整合,民眾容易混淆,因此長照法通過後,就能確立長照的法源」。

另外,由於手續便利,聘請外籍看護工照護失能者,在臺灣早就隨處可見,但是,聘請到是一回事,聘請後的照顧又是一回事!曾聘雇外籍看護照顧中風女兒的林太太說:「我們曾聘雇來自印尼的看護工,但是我們在基本的中文溝通上就遇到困難,時常雞同鴨講,而且在協助復健等方面似乎也很生疏。」由於臺灣多數直接向仲介申請聘用外籍看護,如果仲介不能確實要求看護的專業性,對於患者、家屬來說,也是種傷害。

而針對外籍看護聘雇,長照法規劃,以後除了自行聘雇外,也可以透過長照機構幫忙聘請和補充訓練,除了讓居家服務機構可以協助監督外,在外籍看護休假時,機構也會另外派照護人員,讓服務零空窗。

「久病床前無孝子」這句話,一直是養護關係中的一大缺憾!為了有效解決這項社會問題,長照法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將失能者的家屬納入喘息服務,派員教導家屬該怎麼與失能者相處,慢慢提升家庭的照護品質。

長照服務法是空法 
看得到吃不到?

長照看起來計畫甚大,不過,有意思的是,當長照法三讀通過後,在野、民間團體群起發聲,多以「空法」打臉此法案。陳節如委員辦公室主任孫一信說,「目前的長照法就只是機構管理法而已。」其指出,長照法的財源根本不穩定,現在通過的發展基金五年一百二十億,主要用在資源建制,像是補助偏鄉的日照和家庭托顧、不易延攬長照人才地區加給、小規模多機能整合服務等,但被視為最關鍵的資金來源─《長照保險法》(以下簡稱長保法),依舊躺在立法院等待批准,若不通過,長照法等於是看得到卻吃不到。

另外,孫一信提到,待審的長保法問題很多,像是不分年齡,每年預計徵收一千一百億,用來當成長照的財源,「舉個例子,國民年金被保險人約有三百六十萬人,但沒有按規定繳的就有一半!如果長照法規定從出生就要開始繳費,對家庭來講也是一筆沈重的負擔」。

而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吳玉琴則認為,長照法用菸捐來補長照基金,並不是長久之計,應該加增遺產稅和營業稅,以應付數百億的長照預算。

王育敏:一百二十億基金+長保法
減輕未來長照負擔 

當然,有人反就有人贊同!立委王育敏認為,臺灣預計二○二五年進入超高齡社會,但檢視現行的長照服務量能卻明顯不足,再加上生育率低、家庭結構改變,使得傳統的照顧模式逐漸淡薄,如果不慎重建構長照資源,就沒辦法趕上老化速度,會造成許多社會問題。

而朝野黨團針對五年一百二十億基金砲聲隆隆,王育敏坦言,「當然不夠用!」她強調,這一百二十億主要是建構基礎服務體系,像是偏鄉服務機構等,讓各地都有基礎的服務據點,等長保法上路後直接銜接財源,向全民健保的方向前進。

鄧素文說:「我們一開始就在考慮,到底要將長照分成一個法還是兩個法?」但考慮到城鄉差距和資源的不平均,如果一次性的推出法規,在沒有機構、人力的配置,成效真的有限,所以衛福部讓服務法先走,再透過保險法擴充財源。

「如果家中有入住長照機構的需求,每個月的固定花費相當可觀,但一般上班族的薪水平均二到三萬左右,負擔吃力,所以要靠保險的力量共同分擔」,王育敏分析。

根據目前長保法的規劃,被保險人自己負擔三○%、政府三○%,而雇主則須負擔四○%保費,但這樣的消息一出,工商團體依舊以背負勞保年金、縮短工時等因素提出反對聲浪,依照長保法仍躺在立院的前景來看,未來仍舊充滿變數。

專款專用 穩定長照財源

許多專家分享,日本介護保險是臺灣長照的借鏡,他們在二○○○年四月實施,規定四十歲以上的國民都需要納保。十三年過去,日本需要戒護的人數增加約二.六倍,介護的保險月費也從二○○○年的二九一一日圓,激升近五千日圓,再再突顯長照財政的沉重壓力。

鄧素文表示:「我們把長照財源分成三階段,一個是每年四十八億、已經進行到第八年的『長期照顧十年計畫』,第二個是一百二十億長照基金,而第三個是長照保險的一千一百億。」她認為,長照所需要的資源十分龐大,並非一朝一夕就能一次到位,是慢性而非急性的議題。但也因為如此,許多人會忽略長照對於未來臺灣會造成極大的影響,因此,長照的專款專用需要確立,才能有一定資金擴充資源和訓練人才。

子法未出爐 各團體憂心

如今,長照法雖然通過,並預計民國一○六年正式上路,但這只是初步的法規,子法空空如也。

問起上路前夕的子法規劃,鄧素文說,「現階段就是不斷的溝通。」她強調,衛福部在這兩年的準備期,除了與社福、商業團體討論子法外,也在衛福部網站設立「長照政策專區」,提供民眾抒發想法的平台。

「長照法通過後,我們差不多每隔兩週,邀請專家學者開會」,鄧素文笑說,每個團體所擔心的問題都不一樣,社福團體擔心長照太過營利化,商業團體則擔心,子法最後的訂定,反會將商業排除在外,且在人力配置上,應該怎麼去搭配和培訓,都是問題,而這就是準備期所要面臨的磨合。

根據衛生福利部社家署統計,截至民國一○四年八月,全臺灣老人福利機構數量共有一千○六四家,失能老人也已達四十七萬之多。長照的發展已經箭在弦上,雖然長照法在冷凍多年終於過關,或多或少提升民眾的關注度,但妙的是,長照雙法最重要的財源─長保法,仍冷躺立院,未來新政府上任,能否審出令政府、工商、人民都滿意的保險法規,將是決定臺灣長照發展的最大挑戰。

 

【原文刊載於《卓越雜誌》356期;更多資訊請上《卓越雜誌》;《卓越雜誌》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