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口悶悶的,怎麼辦?!關鍵90分鐘這樣做,別只等著救護車來~
2017-01-21, on 健康醫療
彙整編輯/林玫妮、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大賣場裡,一位男子突然緊緊的抓住胸口,表情很痛苦的樣子,不久後他就不支倒地,失去了意識。這時候,除了打電話叫救護車來,我們還可以做什麼?
盡速就醫,同步善用AED
AED是一臺可自動偵測患者的心律脈搏,並用電擊使心臟恢復正常跳動、運作的儀器。由於使用方法較容易,開啟後會有語音說明操作方式,如同「傻瓜相機」一樣簡單,故坊間又稱為「傻瓜電擊器」。
不過,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心臟內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吳炯仁表示,臺灣目前針對AED的使用訓練仍稍顯不足,即便各大公共場所或交通運輸點設有AED,但真的發生事情時,非護理人員想要使用,仍有一定的難度,呼籲各大機關、公司行號、學校,有機會能多安排相關的訓練,以便不時之需。
當身旁有人因心肌梗塞突然倒下,偏偏救護車沒那麼快趕到時,旁邊若設有AED,即可替患者做簡單的電擊急救。根據美國心臟協會的數據顯示,心肌梗塞患者最好在90分鐘內完成所有的治療,且時間越短越好。
醫院端:APP心電圖與橈動脈手術
吳炯仁醫師指出,現在科技的進步,醫護人員已經能將患者在救護車上的心電圖,透過手機APP傳回醫院,讓醫生能即時分析病人的狀況,到醫院後,只需要抽血,即可立即接受心導管治療,評斷是否需要裝置支架或氣球。
值得一提的是,高雄長庚醫院於1994年引進「橈動脈心血管介入治療」,為患者帶來不少福利。吳炯仁醫師解釋,傳統的心導管手術,於局部的麻醉下經由手或腿周邊的動脈或靜脈做穿刺,將導管沿著大血管進入心臟的腔室或血管,再經由導管置入氣球或支架,但缺點是止血不易,患者要保持平躺的姿勢,不能任意動作長達6小時之久,對病患來說既費神又耗力。
反之橈動脈心血管介入治療術,是由手腕的橈動脈做穿刺,因周圍沒有大動脈與神經,打針時不會傷到其他重要的組織,止血起來也較容易。吳炯仁醫師說明,術後患者不需臥床,可隨處走動,但由於該處血管管徑細小,穿刺不易,需要由經驗較豐富的醫生操刀。目前在高雄長庚,大多數需要心導管治療的病患,幾乎都選擇橈動脈手術進行治療。
舌下碇的服用方式
去年知名歌手郭金發,因表演時突然發生心肌梗塞驟逝的消息,至今想起來仍讓人心有餘悸,當時,關於舌下碇開放與否,還引發了一連串的爭議。而舌下碇到底該怎麼吃呢?
吳炯仁醫師說,若有冠狀動脈心臟病者,本來就應身邊備有舌下碇。但臨床上,曾遇到許病患在運動爬山時,突然呼困難、胸痛胸悶,結果吃下舌下碇,反而血壓過低昏倒。正確的服用方式,應是以舒服的坐姿或是半身側躺的姿勢,避免血壓太低產生暈眩或昏厥,吃了第一顆後,2至3分鐘沒有改善再吃第2顆,要是遲遲不見效,盡快送醫治療。
【延伸閱讀】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退休好幸福》&《退休好幸福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