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總是忽略致頭痛食物的威力?...

為什麼我們總是忽略致頭痛食物的威力?

2015-10-21, on 健康醫療



  
  常言道:「燈下黑(古時點油燈照明時,由於被碗、碟、盞或燈具自身遮擋,在燈下產生陰暗區域)。」不知你是否發現到,那些跟你最親近的人往往最不甩你的建議?我的祕書卡羅琳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她長年負責回答患者詢問飲食的電話,也親眼見證了調整飲食的好處,但她自己卻沒放在心上。
有一次,她跟我抱怨下巴痛,我問她稍早吃了什麼,她回答我:「香蕉!」不信邪的卡羅琳在下巴因香蕉而疼痛了幾次之後,終於採信了我的說法。
  P.S.卡羅琳的姊姊克拉拉聽了這件事,也表示自己吃完香蕉會覺得「有什麼快發作」,對此我想要指出,她們姊妹倆的差異在於,卡羅琳的「刺激源」多了跟我共事這一項,哈哈。

 

  我們自己可以掌控的頭痛刺激,大多是能吃下肚的:特定餐飲和藥物。你可能會好奇,為什麼自己多年來苦於頭痛,卻沒能認出任何食物嫌疑犯,或認出幾個也避開了,卻照樣頭痛,下面我將告訴你原因。

1〉延遲效應
  頭痛苦主多半會放過飲食對頭痛的煽風點火(相反地,我們倒很常將病毒所引發的噁心和嘔吐推到飲食頭上),有的人認得出幾樣食材偶而(但不總是)會引發頭痛──例如巧克力、紅酒,然而這些只是冰山一角。幾種能明顯導致頭痛問題的食物或餐點,會讓你誤以為飲食刺激都是顯而易見的,但事實並非如此。
  頭痛苦主輕易放過飲食刺激通常有一個理由:吃進某樣東西到察覺其影響,會經歷數小時甚至一、兩天的時間落差。這有點像偏頭痛控制中心有一處暫存記憶體,會把攝取刺激飲食當下的效應存起來,有些飲食刺激的作用很快,幾分鐘就發作(但很少見),有些則需較久時間──時間的推延會蒙蔽你的認知。

2〉吃了也不一定每次都發作
  另一個理由是,雖然你注意到某種餐飲會讓你在事後偶而頭痛,但有時候卻不會,以致你誤以為它不是刺激來源,或至少不重要。認為飲食刺激每次都會引發頭痛是合理的,但我們常忘了把「總體刺激值」(例如:天氣、壓力、藥物、荷爾蒙變化……)考慮進去。
  就因為我們無法正確掌握背景刺激值,「避免添加額外刺激以防門檻被攻破」的邏輯就顯得很有道理了。巧克力和其他許多飲食都是助長頭痛的因子,只是不見得會引發頭痛,因為發作跟「初始的負擔」有關。基於先前提到大家常忽略飲食刺激的幾個原因,頭痛患者往往只相信他們願意相信的:某些飲食刺激(尤其是愛吃的)的問題不大,因為實驗的結果和大家說的不一樣。你身邊也有這樣的人嗎?

3〉刺激食物被誤以為是止痛救星
  尤有甚者,強力的刺激物──咖啡因──具有收縮血管這個「矛盾」效果,讓人誤以為它短期對頭痛有用,縱然長期來說它會讓頭痛更頻繁。含咖啡因的飲品像咖啡、茶(和冰茶)、可樂……等等都是如此。當頭部一帶血管腫脹作疼,咖啡因收縮血管的功能可以暫時緩解頭痛,所以不少頭痛患者在山雨欲來時會來杯咖啡或可樂,這也是Excedrin、Fiorinal、Fioricet和其他頭痛速效藥會摻咖啡因的原因。
  問題是咖啡因和血管收縮的效果會消退,導致血管更加腫脹(這說明了為什麼有人早上沒照習慣攝取咖啡因或攝取不夠時會頭痛)。隨收縮效果消退而反撲的血管腫脹,說明就長期而言,咖啡因其實會助長頭痛,貪圖剛開始的紓解,會讓人忽視最後的惡化,無法自拔。

4〉略過一餐不吃
  另一個讓你對飲食刺激困惑的原因是三餐不正常,或者該說──略過某一餐不吃這件事本身就會刺激頭痛。早餐或中餐沒吃後頭痛了起來,你可能會想:「拜託,我才不是因為飲食而頭痛的咧!」若你有這種想法,是因為你沒發現頭痛其實是多重刺激所導致,讓你錯失了減少暴露在可避免刺激的契機。

5〉其他疾病也進來攪局
  有些患者是因為慢性病徵而未能察覺到飲食刺激,一個人若幾乎總是頭痛纏身,很難認清導致或助長頭痛的因子到底有哪些。

6〉頭痛前後飲食沒變或調整飲食但效果不彰
  有的人聲稱:我頭痛前後的飲食沒變,所以跟吃沒有關係。錯了,不是「只」跟吃有關,而是「多多少少」跟吃有關──你本身的刺激承載,若不是有門檻下跌或添加了某樣刺激等變化,通常會一直很安分。至於要預防頭痛發作,你可以這麼做:要嘛從其他非飲食刺激加以改變,要嘛就明確迴避關聯性尚不確定的飲食項目。
  很多患者告訴我,以前他們試過調整飲食但沒成功,於是認定飲食不重要。這些人很少調整得當,通常頂多一次迴避個幾樣──而且時間不長,我接著會解釋為何這還不夠。
  重點是,就算飲食調整得當成果卻差強人意,也不能斷言飲食刺激不重要,頂多只能說:有時單從飲食下手並不足以把刺激壓到門檻以下。然而,調整飲食對運用「步驟三」(預防性投藥的補強行動)仍有其必要。等等!先別跳那麼快,讓我們把飲食控制裡裡外外的鑽研徹底再說。

 


■每個會頭痛的人都一定要看--《頭痛大革命》

■11大致頭痛食物,你中了幾項?

■更多精采介紹請按此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