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胰島素很快要洗腎?倒果為因大錯特錯!
2015-03-16, on 健康醫療
隨著生活環境改變及人口老化,糖尿病人口每年持續增加,國人十大死因除了糖尿病本身高居第四名,包括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肺炎…等,都與糖尿病有直接或間接關係,家家戶戶幾乎都有家人罹患糖尿病,因此人人皆應對糖尿病有一定認識,但可惜的是,仍有許多亟需被破除的迷思廣泛流傳在民眾間。
台灣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張鈞鎧特別提出,在診間最常遇到的糖尿病三大迷思來加以說明。
迷思一:糖尿病什麼都不能吃?
其實糖尿病什麼都可以吃,除了含糖飲料及過度精緻化的糖份食物以外,主要會造成血糖上升的食物,以含澱粉為主的全榖根莖類,例如:飯、麵、冬粉、麵包、饅頭、芋頭、地瓜、馬鈴薯、玉米、南瓜…等,這類食物常被當作主食,也是提供日常生活最重要的熱量來源,很多病人認為這些食物會造成血糖上升所以不能吃,這是非常不正確觀念,其實這些食物都可以吃,而且一定要吃,關鍵在於吃的「份量」。
張鈞鎧解釋,一般而言,成年男性一餐以一平碗的飯,女性約七~八分滿,份量須依年紀及活動度來調整,只要拿捏好適當份量,其實所有食物都可以食用。此外,在診間很多病患都會反映吃這麼"少"怎麼會飽?其實這樣的份量一點都不少,是剛剛好,反而是之前吃太多,台灣人習慣吃炒飯或湯麵來當作一餐,這樣的食物太過單調,為了達到飽足感常額外攝取過多澱粉,造成血糖大幅上升,建議除了澱粉類的食物外,每一餐皆要搭配奶蛋魚肉豆等含蛋白質的食物及青菜,可增加飽足感並使血糖穩定。
迷思二:得了糖尿病人生是黑白?
以往我們對糖尿病的成因較不熟悉,治療選擇也有限,但在近幾年間,糖尿病的治療可說是日新月異,有許多更方便、更有效、更少副作用的藥物推出,而治療黃金時期是越早越好,罹患糖尿病的人其實與一般人無異,只是飲食上要吃得健康,配合運動及藥物控制,現今控制血糖一天常常只要吃一、兩顆藥就可以控制得很理想,張鈞鎧常勸病人就把這些藥想作維他命,一天一顆保你健康一生。
而糖尿病最擔心的就是併發症產生,例如:視網膜病變、腎病變、神經病變、心血管疾病…等,等到併發症已經產生才想要控制血糖,往往亡羊補牢,事倍功半,如果早期控制,避免併發症產生,糖尿病的人還是可以過一般人生活甚至更好,多采多姿,要環遊世界也不是問題。
迷思三:打了胰島素很快要洗腎?
這個迷思是新陳代謝科醫師心中最大的痛,是病人心中最根深蒂固、最難翻越的那一道牆,也是台灣胰島素治療所面臨的最大困境,這真是個徹徹底底倒果為因的大謬誤。
張鈞鎧說,前文提到控制血糖目的就是要減少併發症發生,其中腎病變又是改善成效最好的,而胰島素更是血糖控制不可或缺,那這樣的迷思是從何而起?糖尿病的口服藥物近幾年來選擇越來越多,因此病人多希望能多試試口服藥而不要打針,但口服藥仍有其一定限制,特別是腎功能不好的病人很多藥物無法使用,此時胰島素則為最佳選擇。
但病人寧願血糖控制不好也不願意打針,常拖到腎功能已經很差,大部分的藥都不能用或無效時才願意打針,但腎病變到晚期時,即使血糖控制再好也很難恢復,因此才會有打針打沒多久就要洗腎的錯誤印象,如果在沒有腎病變時或早期就將血糖控制好,這時候腎臟問題還是可逆的,可避免走向洗腎結果,因此建議病人把握黃金治療時間勿蹉跎。
張鈞鎧建議糖尿病病人應及早至新陳代謝科求診,尋求醫師、衛教師、及營養師的專業治療,勿聽信偏方破財傷身,輕鬆活出快樂人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