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進以色列滴灌技術彰化小農抗旱傳奇...

引進以色列滴灌技術彰化小農抗旱傳奇

2015-04-08, on 健康醫療



不必等下雨 農業用水省一半

全台大限水之際,許多農田被迫休耕,但在彰化縣溪州鄉,有一位農夫一點也不擔心缺水問題,幫助他解決問題的是從以色列引進的滴灌技術。

文/劉映蘭

今年全台面對67年以來最嚴重的乾旱,許多縣市進入供5停2的第2階段限水,更不妙的是,台灣師範大學日前發布調查研究顯示,今年很可能出現梅雨季延後、雨水又少的「空梅」窘境。面對如此嚴重的缺水問題,民生、工業用水全都把矛頭指向占全台7成用水量的農業用水。「農田用水沒有效率,給他(農民)一大堆水沒用到,到農田又流出去,把農田的水節省出來15%,可以給民生和工業用,也不會影響農作物生長。」台灣水環境再生協會名譽理事長歐陽嶠暉,高分地抨擊農業用水效率不彰。「現在不省水,以後哪裡還有水可以灌溉農田?」彰化縣溪州鄉的農民陳蒼鄢,在全台鬧大水荒的此刻,他用水卻比別人更有效率,原本每年要用1125噸的水,改採新技術後,只需要500多噸的水,足足省水一半以上,他的關鍵就在於引進來自以色列的「滴灌」技術。

黃金廊道推廣滴灌技術

以色列位處沙漠地帶,自1960年代起,投資1.5億美元研究滴灌技術;而農委會自去年開始推動「黃金廊道」計畫,針對北從彰化埤頭、南到雲林北港推廣滴灌技術;這裡正是台灣高鐵所經路線,「高鐵之前評估出來,地層下陷最嚴重的地方,就在這條黃金廊道上,很多人認為這和農民抽地下水來灌溉有關。」農水處副處長胡忠一談到為何滴灌技術要從黃金廊道做起,而陳蒼鄢的番茄田就在裡面。

滴灌技術,指的是將植物所需的水或肥料,一滴一滴的直接送到植物的根部。實地來到陳蒼鄢採用滴灌的番茄溫室,裡頭的地走起來還會揚起沙土,完全看不出有澆灌的痕跡,「因為水都已經直接送到植物的根部了。」灌溉水從水管流到各個滴灌口,再滲入土壤中給予植物水分,就不需要大面積的澆灌了。「這中間還牽涉到管線的分布、如何埋管,以及每一株農作物種植的間隔及間距,每一種植物適用的都不一樣。」胡忠一說。

農田管理效率跟著提高

鋼鐵工廠出身的陳蒼鄢,六年前才開始務農,同時發現大部分農民對澆灌施肥都沒有管理的概念,也沒有成本控制,所以當陳蒼鄢聽到以色列來的滴灌技術,他很願意更新之前的耕種方式,因為滴灌技術不但能省水,管理農田的效率也相對提高。

「剛開始要肯投入成本,但這套(滴灌)設備做下去,不只可以省水,連同人力都省了,」陳蒼鄢指出,他總共有4分半的地(0.45公頃、4個溫室),以前他還需要雇人幫忙澆灌施肥,但有了滴灌技術之後,他只要在電腦主機前,設定觸控面板上澆灌或施肥的指令,電腦可以依據每塊農地土壤狀態,以及所種植物的不同,配送水和液態肥料直接到土壤裡,「所以現在這麼大的面積,只有我和太太兩個人就可以照顧了。」

仔細觀察,陳蒼鄢的農地連雜草都不容易看到,因為滴灌讓水分和養分只給每株要種的植物,沒有施肥和灑水的地方,雜草也不易滋生,陳蒼鄢開玩笑地說,「我務農時間短,真的不是我會種田,但我會管理。」他的機器設備還裝上天線,未來在物聯網的時代,有一天農民可以在家用手機連線到滴灌主機,控制澆灌時間和量,到時候在家就可以種出「智慧農田」。

「但滴灌技術推廣不容易啊!」農委會農水處科長何逸峰感嘆說道,雖然當初他和農委會、水利署等許多專家學者,將這個先進的技術引回台灣,但本地農民的接受度卻不高,「這一台機器就要40、50萬元,再加上管線、儲水和淨水設備......,起碼也要上百萬元,」陳蒼鄢說出農民難以接受的根本原因,即便在黃金廊道沿線的農地,只要願意採用滴灌法灌溉,所須建置的設備由農委會補助70%,其他不在黃金廊道的農民,則補助49%,但要農民一次拿出幾十萬元先投資設備,還是很少人願意嘗試。

目前全台總共有4萬3000公頃的農田採用滴灌技術,1年約可省下2.1億噸的水量,相當於一個石門水庫現在的蓄水量,然而這只占全台所有農地約11分之1,若政府能提供更多誘因,讓農民採用這套滴灌技術,缺水問題將可獲得明顯的改善。(本文由財訊授權轉載)

【相關報導】

台灣水危機10年大乾旱來襲產業面臨重傷害

鄭崇華 綠能鍊金師

 

【本文刊載於《財訊雙週刊》474期,更多精采內容請上《財訊雙週刊》官方網站;《財訊雙週刊》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