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歲男童體育課後倒地竟是缺血性腦中風
2017-04-16, on 養身保健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9歲小家有次體育課後被發現意識不清地躺在操場上,在同學攙扶下才勉強用右腳支撐走回教室,送醫被診斷為動脈血管病變引起的缺血性腦中風,在治療及復健後,已可在輔具使用下自行行走。
65%留下永久動作障礙
成大醫院小兒部余文豪醫師指出,每年每10萬兒童約有2~13例的兒童罹缺血性腦中風,發生率不到成人的1/30,但65%患者卻會留下永久的動作障礙,所以必須及早給予治療來改善預後,並避免後續的後遺症。
以動脈血管病變為最大宗
兒童發生缺血性腦中風的主要原因,可以分成3大類:動脈血管病變、心因性疾病及血液方面相關疾病,其中以動脈血管病變為最大宗,約占50%。這些動脈血管病變,一部分是先天性的血管異常,因此不容易特別作預防,而另一部分則是由自體免疫疾病或感染所引起,有相關病史的家長則更需要注意神經學症狀,並針對根本疾病作良好控制來預防腦部受到影響。
臨床症狀常以不特定症狀表現
根據國外統計,兒童缺血性腦中風從症狀發生到確診,平均要花費24小時,容易因診斷不易而無法及早治療,導致留下後遺症。余文豪醫師指出,主要是因為兒童患者的臨床症狀除典型的單側偏癱外,常以不特定症狀表現,如:躁動不安、行為改變、感覺異常、頭痛、視力模糊、抽筋、運動失調等,且年紀越小病人的表現越不典型,必須倚靠家長的良好觀察及醫師的警覺性才有機會及早診斷。
以靜脈注射組織胞漿素原活化劑(t-PA)治療
余文豪醫師說,目前兒童缺血性腦中風的治療,多從成人的治療準則延伸來,年紀大於2歲且發病到確診時間小於4.5小時的兒童,在無相關禁忌症情況下,考慮以靜脈注射組織胞漿素原活化劑(t-PA),加速血栓溶解,以減少神經傷害。
急性期重症照護避免二次傷害
不過,因為早期診斷的困難,統計上只有不到2%的兒童患者符合接受t-PA的條件。無法接受t-PA治療的孩童,急性期則可透過良好的重症照護,如:適當的血壓、血糖、體溫、腦壓的控制,達到神經保護的效果,避免二次傷害。
20~60%兒童有復發的可能
余文豪醫師提醒指出,第一次缺血性腦中風發作後,可能會造成後續肢體無力、癲癇、動作異常及頭痛等的後遺症,且根據不同的成因,有20~60%兒童有復發的可能,因此需要長期門診追蹤,並使用抗血小板/抗凝血藥物以避免復發。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225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 //healthnews.com.tw 更多健康資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