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視眼從800度降到現在的100度。我今年25歲...

近視眼從800度降到現在的100度。我今年25歲

2015-03-28, on 養身保健





視(尤其是高度近視),眼球會被眼周肌肉拉長(不是睫狀肌拉長的,睫狀肌只能縱向調節晶狀體)。導致視遠時,晶狀體的屈光的焦點不能落在視網膜上。但通過練習,可以有意識地控制眼周肌肉壓縮眼球(主要依據是可以讓眼前有一段清晰地時間,也是實現可控的唯一方法)。在掌握技巧之後,逐步降低眼鏡的度數,最後能將眼球壓縮回正常的水平,近視就自癒了。
其實上面這一段,就是近視自癒的原理和整個過程。以下是更為詳細節論述。


注意:本方法只適用於軸性近視中的單純性近視。即眼睛屈光間質的屈折力正常,但眼軸的前後徑延長,遠處的光線入眼後成像於視網膜前所造成的近視,並且近視成因與遺傳無關。

格物篇



實際上就是技巧篇,寫作格物篇更為形象些,大部分操作過程來自於我的經驗,也算是一種例證吧,具體理論根據在後文會有列出。

第一階段 視覺恢復閃現

什麼是視覺恢復的閃現?

《完美的視力》(貝茨主辦的雜誌)1923年5月寫到:
問:我正在按照你的方法糾正視力和散光,有的時候,在很短的一段時間內,我的視力很好,但很快又變回老樣子,這是怎麼回事?
答: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視覺恢復的閃現」,這些良好視覺的閃現隨著練習,會越來越頻繁地出現,直至固化成習慣和穩定的恢復後視力。

可以看出,在貝茨及相關的視力恢覆書籍中,這種視覺閃現只是在一個不起眼的章節裡出現,並沒有引起足夠重視。作為一個自癒視力的親歷者,我認為視覺恢復的閃現非常重要。相關理論在後文會做出詳細的解釋,這章只討論相關技巧。

正確的視覺恢復的閃現技巧:
養成望遠的習慣,這裡指的望遠是相對的:視近的情況下,即工作看書或者用電腦的時候,儘量保持在看清和看不清的臨界狀態,如果戴眼鏡矯正視力比較好的話,就要靠在椅子上,然後找一個足夠遠的距離,距離所視清晰與模糊的臨界為標準。外出的時候,在保證絕對安全的時候,適當望遠,比如遠處的山峰或者建築。在室內的話,也儘量養成向窗外遠眺的習慣。視遠的環境以光線適中為宜。我一般上網和刷論壇的時候,都會把顯示器屏幕調到比最暗高一格。遠眺的話,儘量選擇陰天,且不要在陽光非常刺眼的情況下遠眺或者直視太陽,那樣會加重眼睛的疲勞程度。當習慣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這種視覺上的瞬間清晰現象會自然的出現。如果長時間找不到這種感覺也不要強求,現在還不到可以自由控制眼部肌肉壓迫眼球的階段,慢慢找感覺,不要過於急功近利。
望遠需要說明的是,這個階段不要摘眼鏡。當然你熟練了以後,不戴眼鏡也可以讓眼前瞬間清晰。

視覺恢復的閃現分很多種,但只有一種是對視力自癒是有益的,其他的閃現做法可以算做作弊。
舉幾種作弊的情況,儘管對眼睛沒有太大的傷害,但大家還是儘量避免使用以下四種「技巧」。
1、眯眼,眯眼的原理是小孔成像(《EASY摘掉眼鏡完美視力》有具體原理),可以使眼睛瞬間清晰,應該算是一種不良的習慣,對恢復視力沒有任何益處。
2、低頭直視前方。這也是一種作弊的閃現「技巧」,原理也是小孔成像。
3、眼淚凹透鏡,眼淚就會在角膜前方和眼瞼之間形成天然的「凹透鏡」,這也是隱形眼鏡的原理。
4、壓迫眼瞼,即是拉眼皮,和眯眼的效果相同,但更清楚些。


第二階段 放大閃現效果階段

此階段目標:做到瞬間睜眼後,能夠在讓眼前保持一段時間的清晰。
當你有足夠多的瞬間清晰閃現經歷後,可以嘗試放大這種感覺。這個階段就可以進行練習了。具體做法如下:
可以先閉眼找感覺,我們都會有這樣的經驗,多眨眼可以讓眼前稍微清晰一段時間,再一眨眼,這種清晰地感覺就沒了,如果你能做到這一步,就說明你可以進入了第二階段的練習,並嘗試去延長這種感覺的時間吧。
第一步先微閉雙眼,緩緩睜開。直視前方,然後雙眼看著眼前的景象,快速將視線向中間靠近,就是將兩眼所視焦點努力「聚焦」,(是看聚焦的物體,不是對眼,對眼「聚焦」太近了)然後你會感到額頭及眼周的肌肉有很強的力量向里拉,這應該是眼部周在向裡壓眼球,之後會模糊一瞬間(非常短暫),接著繃住剛才有拉扯感覺的肌肉,眼前就清晰了一些(大概50度)。熟練後,感覺會變得很輕微,比控制面部肌肉的感覺還要輕微。當然,找到這種感覺的初期眼周肌肉的感覺會強烈一些,群內的nallan在第一次找到這種感覺的時候,形容這種感覺「如同肱二頭肌繃緊了一樣」。可以認為是長期凝視過近,使眼周肌肉長期處於緊張狀態,突然改變用力方式所致。
而這種技巧,本質上就是用視遠的凝視去戰勝視近的凝視,
注意這個階段的練習會不可避免地出現視力疲勞,眼周的肌肉會在多次練習後會感到痠痛,眼睛也會很疼,所以在練習的時候要把握好一個度,覺得視力疲勞就停止練習,休息一段時間。最好的恢複方法就是在黑暗的房間裡閉上眼睛躺一會,不接觸光源。

第三階段 自由控制階段

本階段目標:能夠做到不用閉眼,也可以控制眼周肌肉,讓眼前瞬間清晰,且眨眼後,這種瞬間清晰的感覺不消失。

練習方法和第二階段一樣,但要做到做到能夠自由控制眼部肌肉,並且不用閉眼,也可以控制眼周肌肉,讓眼前瞬間清晰一段時間,並且數次眨眼也不會讓這種感覺消失。我個人的經驗,能夠維持30~60秒的時候,就可以進入到降低眼鏡度數的階段了。
當然,隨著技巧的熟練及自癒過程的延續,可以繼續延長眼前的清晰時間。並將這種技巧逐步融入生活。之後就能體會到,眼睛其實也是用進廢退的。
在將技巧熟練之前,不要輕易地摘下眼鏡練習,或者戴上度數過低的眼鏡,那樣不會起到自癒的效果,只會加重視疲勞。

恢復篇



到了這個階段就可以開始降低眼鏡的度數了。

降低多少度數合適:
我個人經驗,100~150度比較合適。之所以要150度的方式遞減眼鏡度數,是為了保證足夠的視遠能力,並考慮了眼睛的承受能力。
配眼鏡的問題:
關於價格:在我視力自癒的過程中,一共換了6幅眼鏡,去的是中等規模的眼鏡店,離學校很近,所以很便宜。由於配鏡次數多了,慢慢就和老闆熟路了。配一副眼鏡,鏡片和鏡框一共100元左右。需要說明的是,這是二級城市的價格。眼鏡是一個暴利行業,據說一副普通眼鏡的成本不到5元。
關於驗光:要降度數的話,一定要清楚自己目前的視力狀況,並保證驗光準確,一定要去可靠的醫院或眼鏡店驗光,驗光師一定要有驗光師資格證(驗光師資格證主要分為中級驗光員資格證和高級驗光員資格證),不在不可靠的地方驗光。並且只可降鏡片的屈光度,其他如散光度數則不要降低。如有屈光參差(雙眼的屈光狀態在性質上或程度上有顯著差異者稱為"屈光參差"。——《實用眼科學》第二版),即雙眼近視度數相差較多的話,可以在恢復的過程中逐步使雙眼度數接近。如我雙眼原來相差50度,逐步使兩鏡片度數一致,我最後一幅眼鏡兩眼都是-1.5D即150度。
關於眼鏡:不要拋棄以前用過的眼鏡:低度數的眼鏡會使眼睛疲勞,不可避免的會對降低遠視力,如果外出或者特定工作需要良好的遠視力的情況,一定要戴屈光正常的眼鏡。這也是為什麼我留下了那麼多的眼鏡原因。

自癒週期和自癒過程:
每換一副眼鏡,即降100~150度為一個週期,一個週期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適應階段:這個階段算是最痛苦的,剛戴上低度數的眼鏡,需要一個穩定的環境下,此時眼鏡對低度數的眼鏡還不適應,特別是第一個星期,很容易產生視覺疲勞,所以這個階段可以採取和之前的眼鏡適時交替使用,逐步地適應低度數的眼鏡,同時視力也在逐步恢復。一般會適應一個月。
第二階段,恢復階段:一般會持續2~3個月,堅持使用之前練習的技巧,眼前會逐步清晰。
第三階段,收尾階段:即是最後一個月,會和第一階段有所重疊,特點是視力恢復,一般為視力到4.7~4.8的時候。並且由於眼睛逐步適應了眼鏡,恢復速度會減慢,此時就可以去眼鏡店配下一幅眼鏡了,再降100~150度的眼鏡。

場景篇



合適的練習場景:
場景一:電腦
經驗告訴我們,長時間對著電腦工作、上網會損害視力,加重眼睛疲勞。事情真的是這樣麼,根據我的經驗,之所以長期面對電腦會造成視疲勞和視力下降,主要原因是用眼習慣的錯誤和顯示器屏幕亮度過強所致。如果不改變視近的習慣,即使是看非光源的實體書,也會造成視力下降。事實上,我每天幾乎要面對電腦15個小時以上,甚至可以直言不諱的說,我的視力就是靠長時間面對電腦才逐漸恢復的。

如何正確的使用電腦:
1、要選擇合適的顯示器,一定要使用液晶顯示器。
首先,液晶顯示器在防止輻射方面具有先天的優勢,因為它根本就不存在輻射。在電磁波的防範方面,液晶顯示器也有自己獨特的優勢,它採用了嚴格的密封技術將來自驅動電路的少量電磁波封閉在顯示器中,而普通顯示器為了散發熱量的需要,必須儘可能地讓內部的電路與空氣接觸,這樣內部電路產生的電磁波也就大量地向外「洩漏」了。
其次,由於液晶顯示器每一個點在收到信號後就一直保持那種色彩和亮度,恆定發光,而不像陰極射線管顯示器(CRT)那樣需要不斷刷新亮點。因此,液晶顯示器畫質高而且絕對不會閃爍,把眼睛疲勞降到最低。

2、要調低顯示器的亮度。
即使是使用液晶顯示器,亮度過大也會造成視力疲勞,甚至會導致眼部的其他疾病,如角膜炎。我用的是筆記本。一般會講顯示器亮度跳到最低高一格。即越接近於白天在室內,看實體書時,書頁的亮度即可。

3、改變電腦的主題及軟件背景
改變桌面壁紙,要選擇冷色調的壁紙,越接近於黑色越好。如果你還在用windows默認的「藍天白雲綠草地」的壁紙一定要換掉。
系統主題也要選擇冷色調的主題,黑色的最好。
改變外觀,桌面右鍵>屬性>高級外觀,將對應的白色外觀儘量改成灰色的。可參考下圖:

 



我的工作是機械製圖,每天面對著CAD類軟件,由於CAD軟件大部分都是黑色背景,所以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對眼睛的傷害。
看小說儘量選擇對應的txt閱讀工具,不要直接開文本文檔看,可以全屏,並設置背景和字體顏色,我的設置是黑底灰字,字調大些(字號大於四號)。所用readbook的設置:

 




4、面對電腦的練習方式:
戴著已經降低度數的眼鏡,對著電腦屏幕,找到模糊的臨界點(即看清與模糊的邊界),然後用壓迫眼球的方法使視線清晰,持續30~60秒,放鬆半分鐘,然後繼續。練(壓)得疼了就休息一會,可以望遠,或者在光線暗的地方休息一段時間。通過上述的練習,可以逐步看清,最後能將眼球壓縮回正常的水平,降低眼鏡的度數,

場景二:遠眺
養成遠眺的習慣,儘量選擇陰天或者太陽被雲擋住的時候遠眺,因為長期看過強的光線會刺激眼睛造成傷害。遠眺的時候練習技巧效果是最佳的,因為望遠就是對眼睛最好的放鬆。

關於習慣,不良的用眼習慣是造成近視的最根本的原因:
1、調暗顯示器亮度:我一般跳到比顯示器最低亮度高一格。儘量避免使用CRT顯示器。
2、改變用眼習慣,比如不要直視太陽。儘量避免用錯誤的姿勢看書、玩掌機。儘量調低電視的亮度。
3、注意安全,外出或上下班就不要戴著低度數的眼鏡到處跑了。
4、去醫院檢查自己的視力狀況,如果眼底有病變。
5、做好長期戰鬥的準備,過程很漫長,眼睛會更容易疲勞,如承受不了,不要強求。

我的奮鬥



通過個人對各種治療近視相關理解以及自己的實踐中體會的方法,從去年3月到現在總共換了6副眼鏡,隨著視力的逐漸好轉,所戴眼鏡的度數一直是遞減的,上次發帖時還戴著150度的眼鏡,現在已經不戴一個月了。每當換上一幅低度數模糊眼鏡的時候,總要有一段適應期,大概一個星期吧,眼前都是一片模糊,但又有少許清晰。坐在公交車上看著眼前人們的模糊的輪廓,周圍的樹木快速掠過,只有太陽是真實的。由於工作性質的原因,我曾經戴著矯正視力不高的鏡片在天車上測量尺寸,並參與安裝工作,長達一個月,但就在那個時候,反而是視力進展最有效率的時候。也曾經兩天沒有闔眼,坐在副駕駛的位置上跟著司機跑車,這個時候我就會摘下眼鏡,看著公路兩旁的山快速從眼前掠過,從白天到黑夜,人疲勞到了極限,眼睛卻得到了充分的放鬆。戴上模糊眼鏡第二個月的時候,基本上就不會換原來的眼鏡,本人的工作是天天和電腦打交道,每天盯著電腦屏幕,閒著的時候看看小說,用txt閱讀軟件,字調大些,黑底灰字,慢慢地,盯屏幕的距離會越來越遠,這樣也不會影響到工作。到第三個月就會很自然的了,應該說,第一個月是最痛苦的,第二個月是恢復最快的,第三個月眼前慢慢地清晰,從沉甸甸的800+度鏡片瓶底般的樹脂近視鏡到空氣,我一共用了一年4個月的時間,當然我比較急功近利,如果恢復速度可能會比我緩慢的話,也不要急於求成。現在裸視的能力有初中一年級時候的感覺,到明年7月的時候,相信我會恢復到正常1.0以上的視力。
 



圖中從左到右是近一年來我所戴過的眼鏡,一共五副眼鏡,其實應該是六幅,不過在換眼鏡的過程中考慮到度數高的眼鏡不會再戴(平均600度),為了省錢就換掉了600度的鏡片。被換掉的鏡片的眼鏡是我戴了將近三年的的眼鏡,左眼-6.5D度,右眼-6.75D。鏡架換過兩次,鏡片在今年5月換275度眼鏡的時候扔眼鏡店了,鏡片比800度的略薄吧。

左一是我去年4月配的眼鏡,左眼-8.25D右眼-8.5D。由於鏡片太厚,就沒戴幾天,所以看起來很乾淨。鏡片太厚也是我下定決心降低眼鏡度數的原因之一吧。

左二是我下定決心降視力換的第一副眼鏡(之前一直戴600多度的那副),左眼-4.5D度,右眼-4.75D度。從去年7月初一直戴到10月末,之後覺得視力恢復得差不多時候,就換了下一副眼鏡。

左三就是換得第二副眼鏡,左眼-3.5D,右眼-3.75D,這幅眼鏡從去年11月一直戴到今年3月。一共戴了4個多月。

左四就是我從今年4月一直戴到9月所戴的眼鏡,雙眼都是275度。右一是我一個月前所戴的眼鏡,雙眼150度。
現在不戴眼鏡了。
我戴過的最厚和最薄眼鏡的對比圖:

 


(1.5DS VS 8DS)

理論篇
本篇列出近視的概念、成因。以及貝茨看法。
近視概念:
近視(Myopia)指在調節放鬆的條件下,平行於視軸的平行光線通過眼球屈光系統的折射,匯聚在視網膜前。屬於一種屈光不正。近視的人在看遠處的物體時,不能在視網膜上清晰的成像,而在看近處的物體時,則可以看清。近視的人,通過眯起眼睛可以限制光線的入射,從而減小像差,使自己可以看得更清楚一些,myopia原來的意思是眯著眼睛。近視可以通過凹透鏡來矯正,通常用屈光度來衡量屈光不正的程度,0到-3.00D屬於輕度近視,-3.00到-6.00D屬於中度近視,高於-6.00D的則是高度近視。高度近視眼的人因為眼軸過長而屬於一些眼病的高危人群,例如視網膜脫落。——wiki百科
按病因分
⑴軸性近視(axial myopia):眼球的前後徑明顯延長的一類近視,見於大多數單純性近視和病理性近視。

 



軸性近視(眼軸明顯延長)

▲單純性近視:是一類主要跟環境因素相關的近視眼,發病一般在青少年發育時期開始,且隨發育停止而漸趨穩定,沒有明顯的遺傳因素。主要特點是:發展較慢,近視度一般小於600度,矯正視力較為理想,少數有相應的眼軸延長,眼底可呈現輕度病變,但不影響其他視功能。也可以發生在早年無近視的成年人,一般有明顯的誘因,如長時間的近距離工作等。
▲病理性近視:是一類與遺傳有關的近視眼,發病一般自幼年開始,近視程度呈進行性發展,除了屈光異常之外還合併眼其他組織的變性性病理改變。


⑵屈光性近視:眼的屈光力量過強的一類近視。
曲率性近視:某一屈光體的表面曲度增強、曲率半徑變小而使屈光力增強所引起的近視,如圓錐角膜、球形晶體等。如下圖:

 



曲率性近視(眼軸正常)


屈光指數性近視:由於房水、晶狀體、玻璃體的屈光指數增高而使屈光力增強所引起的近視,如糖尿病所致晶狀體改變、核性白內障等如下圖:

 



屈光指數性近視(眼軸正常)

近視成因的分歧:傳統理論。
「在傳統文化中,我們在理論上通常是傾向於過分的依賴於藥物的治療。除非我們有正式的理論可以賴解釋這種治療方式,否則它很難被人們完全的接受並信服。對於視覺屈光不正做出理論解釋工作的是德國科學家赫爾姆霍茨(1821~1894),他關於神經系統的理論研究結論依然在現代人的思維中佔據主要地位。赫爾姆霍茨的研究理論表明:人的眼睛通過改變晶狀體的形狀來調節視力(視力焦點在從遠及近的物體上不斷調整)。如果眼睛晶狀體或者晶狀體肌肉系統產生錯誤,或者眼球的先天性缺陷都將會導致視覺屈光不正現象的產生。雖然有一些人對於眼睛晶狀體改變自身行抓起的確切結果產生過疑議,但是保守的科學家們卻從來沒有懷疑過赫爾姆霍茨理論的基本原則。他們一致認為晶狀體形狀的改變時改變視覺焦距的唯一原因。
這個理論表面上看起來似乎已經被眼鏡解剖學證實了。對於老年人來說,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們的眼睛晶狀體逐漸失去彈性,不可避免產生視力屈光不正的問題,因此隨著年齡的增長,眼睛逐漸失去其調節能力。更進一步講,我們可以看到晶狀體彎曲程度的變化:運用一個小閃光燈(或者手電筒)我們可以看到晶狀體前後表面的折射反映情況。這些浦肯雅影像(解剖學名詞),就像他們的名稱所顯示的一樣,被認為是另外一個最重要的證據,他們可以觀察到一個具有代表性的活的眼鏡中的調節動作,這是支持赫爾姆霍茨理論的有利證據。科學由此可以引證:戴眼鏡可以糾正視覺缺陷。
阻礙貝茨方法被世人接受的另外一個重要的障礙就是貝茨本人。就在他完全根據自己的經驗發現赫爾姆霍茨理論的缺陷之後,貝茨博士不能立即快速地建立起一套自己的很重要的理論。貝茨認為:人眼的視力調節,並不是因為晶狀體形狀的變化,而是因為人的眼球自身形狀的改變。人眼球形狀的變化是由控制人眼在眼窩內運動的六塊肌肉引起的。人們拒絕接受這個觀點。他麼認為這個觀點完全是一派胡言。當貝茨引證出他們利用動物實驗得出的結論時,這些證據並沒有令人信服,因此人們就更加堅信貝茨的說法毫無科學根據。從那時起,貝茨就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在專業領域內受到惡意的、敵對的嘲笑與奚落。他在視力心理學的卓遠見識被大家忽略了,他在診療室取得的成績也一樣被忽略不計。在診療室取得的這些成功使他確信你自己是正確的,同伴是錯誤的,他變得越來越積分,並以獨斷的口吻發表了《不戴眼鏡的完美視力》一書,在某些地方,這本書十分具有侵略性。這對於改善貝茨的負面地位沒有任何效果。
……
不管是有意識的或者是無意識地,這種態度在眼科醫學專業領域內逐漸被另外一種想法改變了。雖然醫學領域在眼鏡買賣中並沒有獲取任何利益,但是,毫無疑問的,他們也開始在糾正赫爾姆霍茨理論的研究中投入巨大的精力。
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原因阻礙著貝茨方法被世人接受。真理總是在最後時刻才到來,需要試驗者不間斷的使用以及長久的信任。它是如此簡單,因此很少有人會給這種方法一個公平的機會。願意嘗試這種方法並通過這種方法使得視力獲得改善的人很少,因此很少有醫生和眼鏡商發現這個方法實際是奏效的。有些通過這個方法成功地病例,也被人解釋成為眼睛的自然改善。
最後一個阻止人們接受貝茨方法的原因就是:視力屈光不正問題自身的古怪特性和眼鏡對於眼睛的永久糾正能力。眼鏡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能及時修正你的視力屈光不正問題,但是另一方面,你越依賴於眼鏡,你的眼鏡度數就會越深,而你也就越來越難以相信,視力屈光不正的問題是可以糾正並治癒的。」——《改善你的視力-跟眼鏡說再見》





「人眼的第三個肌肉系統由六塊外在肌肉組成。它們控制眼球在眼眶內的運動。這六塊肌肉與鞏膜想倆,排列成三隊,它們共同合作可以看向各個方向。身體的大部分肌肉都包含一種或者兩種纖維,在有意識的控制之下(比如手部肌肉)會包含斑紋纖維,而那些與無意識行為有關的肌肉(比方說消化功能)則會包含平滑組織,而眼睛的外部肌肉則包換這兩種纖維。就像我們會在下一節中看到的那樣,外部肌肉既可以實現有意識的控制之下的功能,也可以實現無意識的行為功能。」——《改善你的視力-跟眼鏡說再見》 14頁

「貝茨的看法有所不同。他認為外斜肌的收縮給眼球上部施壓,而裡斜肌一收縮,則頂住眼球下步,把眼球往上托。兩塊斜肌如果單一的收縮,便造成眼球順時針或者逆時針方向的轉動。(不妨站在鏡子前左右搖頭曲模擬、體會。)兩塊斜肌同時收縮,反向用力,便將眼球拉長;同時放鬆,將球狀的眼球還原。這種理論在貝茨實驗研究之前很早就存在,但是貝茨科學地求證是頭一回。近視者的兩塊斜肌收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