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一要當醫療通路的7-11:跨入社區型醫療,五年計畫挑戰五百家通路
2017-02-11, on 健康醫療
◎莊正賢
過去只要談到杏一(4175),印象總會連結到護士出身的陳麗如董事長,以三心(耐心、關心、愛心)二意(誠意與滿意),建立了台灣最大的醫療通路,並成為首家掛牌的醫療通路公司,雖然股價都維持在不錯的位置,但成交量卻顯得乏人問津,因為大家都在想台灣這市場還有甚麼辦法成長嗎?但去年開始公司展開大刀闊斧的動作,從以醫材為主的通路跨入藥局,到底葫蘆裡賣甚麼藥?我們特別專訪蔡德忠總經理,跟讀者聊聊杏一的轉型之路。
連鎖通路的美麗與哀愁
蔡總開宗明義地說,大家現在看連鎖通路好像是點石成金,不管是大家最熟知的統一超(2912)、外資最愛的寶雅(5903),好像只要不斷展店,規模經濟的效應就會起來,到時候就坐收通路為王的成效就好。其實就他而看,通路小時很辛苦,通路養大時也很辛苦,只是辛苦的狀況不同,到現在即使杏一已經穩居國內龍頭,他覺得每天都有不停地挑戰。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
圖說:通路小時很辛苦,通路養大時也很辛苦,只是辛苦的狀況不同,到現在即使杏一已經穩居國內龍頭,他覺得每天都有不停地挑戰。
他舉例創業初期真的是陳董一手張羅,他除了口中會獻策外,其實並沒有實際參與經營,但他看到董事長從一家店開到4家店,但只有更忙,獲利卻難以提升,因為開第一家店,甚麼事都可以親力親為,所以管理績效最好,但開了連鎖店面後,所以表面上進貨成本可以降低,但各店管理成本大增,所以獲利不見得提升,他每天看著陳董忙著跟無頭蒼蠅一樣,長期在台塑集團擔任管理職的蔡總,就決定下來與夫人一起把事業做好。
在夫妻齊心下很快有所成績,連鎖門市也不斷上升,但是管理績效還是遲遲發揮不了,更多的瑣事拖慢了腳步,他告訴我們曾經有一天他就在辦公室簽章,一天就過去了,等下班回家他發現除了簽了無數的例行公事的文件章外,今天好像甚麼都沒做。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