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醬油、雞精的真相,為了健康,花幾分鐘看看→...

味精、醬油、雞精的真相,為了健康,花幾分鐘看看→

2015-04-05, on 健康醫療



味精、雞精是常用調味品,你在外面餐館吃得「鮮美」,多半也離不開她們的功勞。但記住,可不是什麼菜都可以放味精哦~

 

扒皮,味精君!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鈉,谷氨酸鈉水解為谷氨酸,而谷氨酸有鮮味,這就是味精之所以能提鮮的原因。


谷氨酸鈉存在於葡萄、番茄這些水果中,水解後的谷氨酸也是人體所需的營養成分,生活中很多動植物蛋白質食物中都含有谷氨酸,比如牛奶、雞蛋、豬肉等等。

 

所以味精當然可以吃,但味精君表示,它絕對不是一個隨便的調味品,不是你想吃就能吃。

 

錯吃味精「誤終身」

1嬰幼兒?別吃!

我們知道味精就是谷氨酸鈉,在體內分解形成谷氨酸和鈉離子,而體內谷氨酸的含量過高會限制人體的鈣、鎂離子的利用,嬰兒食品中味精過多會影響血液中的鋅的利用,嬰幼兒最好不要食用味精。

 

成人吃?限量!

味精裡含有大量的鈉,鈉攝入過多還會引發高血壓病,所以和限鹽的道理一樣,成人也要限制每天味精的食用量,最多別超5克。

 

味精君還表示,它有很多「親戚」,一樣要小心。

雞精 ≒ 味精

 

雞精的主要成分其實還是味精,只是在此基礎上添加了鹽、澱粉、糖、糊精以及其他香辛料。

 

 

目前大部分雞精並不是用鮮雞提取而成的,其本質是味精和一些核苷酸類的增鮮劑,一些價格貴的產品中可能也會少量添加雞肉粉、雞骨粉、雞蛋提取物及其他肉類提取物等,要注意成分配料表。

醬油 PK 味精

 

看看你家的醬油瓶,裡面是不是有谷氨酸鈉?

 

 

醬油中氨基酸態氮含量越高,則醬油的等級也越高,其味道也越鮮美,很多企業便把氨基酸液氮含量為7%的味精添加到醬油中,增鮮提級兩不誤。

 

因此在使用此類味精醬油後,應避免重複加入味精、雞精、蘑菇精等鮮味劑,也要少加或不加食用鹽,避免鈉攝入超標影響身體健康。

放錯味精 = 白放

溫度太高?白放!

味精溶解的最佳溫度70℃-90℃;在150℃時,它會脫水,產生結晶;如果到了200℃以上,谷氨酸鈉會變為焦谷氨酸,焦谷氨酸沒有鮮味,所以做菜或湯要等臨出鍋時再加入味精為最佳。

 

2涼菜?白放+1

做涼菜時,如果在菜裡放入味精,會因涼菜的溫度低而溶解不充分,影響其鮮味。可先用少量熱水把味精溶解後再拌入涼菜中。

 

酸鹼性較大的菜?白放+2

在微酸性水溶液中,PH 值在5.5-8.0時,鮮味最濃;而PH值小於4時,鮮味較弱;PH值大於8時會形成二鈉鹽,這時鮮味就消失了。所以,過酸或過鹼都會影響味精提鮮的效果。

 

炒肉菜?畫蛇添足!

炒肉菜沒必要放味精或雞精。肉類中本來就含有谷氨酸,放入鹽後加熱可產生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鈉。除了肉類,其他帶有鮮味的食物也沒必要放味精,如雞蛋、蘑菇、茭白、海鮮等。

 

甜味食物?滋味難以形容

味精的鮮味只能在鹹味的菜餚和羹湯中才會顯示出來,而甜味食品中絕不能放味精,不但沒有鮮味的效果還會產生異味,吃起來很不舒服。

這些食物是「天然味精」

 

長期食用味精並不利於人體健康,所以做菜可以用一些「天然味精」代替味精來提鮮。

 

第一位「天然味精」是香菇。香菇中富含游離的氨基酸,豐富的營養素使得香菇的味道也特別鮮美。泡干香菇的水可以當成液體味精,加到你想調味的菜裡。其他蘑菇類如平菇、口蘑、雞腿蘑等都比較鮮美,可以部分替代味精的作用,還能增加免疫力、還有預防痛風。

 

 

第二位「天然味精」是胡蘿蔔。有很好的開胃、提鮮作用,特別是和肉菜搭配時,能幫助消除肉的腥味,增加鮮味。

 

如果是喝湯,在湯裡放幾顆肉桂、胡椒,解膩除腥,還能暖胃。再放點茴香、薄荷,吃起來溫和清香,還能興奮神經,發汗,有利於在「春困秋乏」的季節裡更好地工作和學習。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