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沒熟牛肉引發大腸癌,你還敢吃嗎?
2014-10-24, on 健康醫療
2008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Harald zur Hausen博士日前出席高雄「傳染病與癌症國際研討會」時指出,吃未熟牛肉將大大提升大腸癌機率,而喝未經消毒的生乳也會提升乳癌機率。
近年國內大腸癌患者漸增,藝人余天之女余苑琦以及豬哥亮都罹患大腸癌,顯示國人飲食習慣有所偏差。
Harald zur Hausen指出,牛肉帶有致癌因子,雖然還未有科學根據,但他建議還是煮到全熟再食用比較好。
事實上,大腸癌近年成為國人十大癌症罹患機率榜首,諸如遺傳、攝取太多紅肉,都是增加罹患大腸癌機率的原因。醫師指出,年過50的族群容易發病,尤其男性居多。
除了紅肉,吃過多加工食品也是罹患大腸癌的主因,醫師表示,平常應該多攝取蔬果,降低大腸癌機率。
大腸直腸癌一如其他疾病,出現的症狀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多樣化的,有時很難與其他疾病做區分。但任何人有下面這些症狀,就應懷疑有了下腸胃道的病灶,應該找醫生檢查,確定病因,尤其是屬於高危險群的人,更須注意。
常見的症狀如下:
- 排便習慣發生改變:例如突然發生慢性腹瀉,便秘。這常是腸道的腫瘤引起狹窄,或有不正常的分泌。注意的是生活上的改變,情緒的壓力,其他疾病的影響等等,也可能使排便習慣有所改變,因此並非習慣改變就是有了大腸直腸癌。不過若無確卻使排便習慣改變的因素,或屬於高危險群的人,一旦有了這種症狀則一定要探討原因。
- 糞便形狀發生改變:當糞便漸漸變細,常是腸道發生了狹窄,有了病變,雖然也有可能是其他病因例如腸道結核,慢性大腸炎等疾病導致的狹窄,但大多數還是因為腸道內有了不正常的組織。此外要注意是若飲食習慣與排便次數也會影響糞便的粗細,如蔬菜纖維食物增加,糞便量也會增加,肉食主義者糞便量也會較少。當排便次數增加時,相對的糞便也會較細。這些都需做鑑別。
- 排泄黏液:腹瀉,腸炎時常也會產生一些黏液,而在腸癌、息肉也會發生會發生,以絨毛狀息肉,大腸癌更多見。有時會混雜血液。
- 便血或糞便帶血:一般人的觀念中,大便帶血就恐慌是否得了癌症了,其實出血固然是大腸直腸癌的症狀之一,但是絕大部分造成出血的原因,都是緣於良性病灶如痔、肛裂,息肉、大腸炎、大腸憩室症等等。一般說來出血點愈接近l肛門,出血顏色愈鮮紅,與糞便也愈容易分別,常只附在糞便外面,尤其是從肛門出血有時可能只見到血液而無糞便。若出血位置在右側大腸,血液與糞便常混合一起,依流血量與糞便在腸道停留時間,糞便可為黑紅、暗紅至鮮紅不等。最常見的痔出血,常在排便石才發生,少有其他症狀。肛裂較亦有疼痛感,直腸病灶常合併有裹急後重。所以說出血只是一個重要的警訊,提醒要注意腸道健康,雖然以良性病灶居多,最怕還是自我診斷忌諱求醫,延誤確切的診斷,與治療時機。
- 裹急後重:這是指常有便意,肛門裡老是有東西的感覺,常要上廁所,又解不大出來。常是直腸癌的症狀之一,但是其他疾病如直腸炎、侵犯直腸的潰瘍性大腸炎、直腸內異物等等也有相似的症狀。
- 腹痛:會引起腹痛的原因,用一本書來描述可能也說不完,大腸直腸腫瘤則是其中一項。當腫瘤會引發腹痛,通常是因為腫瘤以侵犯至腸壁外,或是已有部份腸阻塞情形。疼痛並無特異性,腹痛常不侷限於一處,位置也時時改變,因此若有慢性腹痛都要詳細檢查。
- 貧血:臨床上許多大腸癌的初始症狀就是貧血,尤其是在右側大腸病灶。由於瘤瘤慢性出血,然量少又長久,糞便顏色改變不多,不易以肉眼從糞便發現出血,常須靠潛血反應檢查。若再加上營養不良,貧血就會更明顯。但是因為症狀是漸進的,當出現症狀時,貧血都有相當程度了,臨床上甚至見過血色素下降到正常人的四分之一,方來就診。因此發現有不明原因的貧血,除了要考慮血液疾病、營養因素等等,重要的是必須將胃腸道慢性出血列入鑑別診斷,小心檢查。
- 食慾不振:一如其他許多癌症,大腸直腸癌也可能引發胃口不佳,食慾不振。
- 體重減輕:大腸直腸癌在早期體重減輕情形,一般說來並不明顯,但可因腫瘤阻塞,腹痛,導致營養攝取不良,或腫瘤轉移而引起而使體重逐漸下降。
- 腹部腫瘤:少數的大腸直腸癌以腹部腫瘤表現,有些是腫瘤本身太大,或轉移至其他臟器的表現,有些是因腸阻塞,大便堆積於腸內,腹部可觸診到腫瘤狀的病灶。
- 轉移至其他器官的症狀:少數病人在發現有腫瘤時已是末期的病患,因為一些臟器轉移症狀來就診方診斷出來,例如轉移至肝臟引起黃疸,轉移至肺部引起呼吸困難,轉移至骨頭而導致疼痛。
若動腸道手術,當腸道功能恢復正常後,建議採用正常均衡飲食,均衡飲食的原則如下:
- 均衡飲食:請每一餐儘量選用有全穀根莖類,配上新鮮豆魚肉蛋類和蔬菜類。
- 適量優質蛋白質:建議攝取優質蛋白質如黃豆或豆製品、新鮮的魚、瘦肉或是蛋為食物來源,不建議選用加工食物如:肉鬆、火腿等。
- 多選用高纖維的食物(表二)
⑴多攝取富含纖維的食物,如選用糙米飯、全麥類食物來替代白米飯及白麵包類。
⑵每天至少三份蔬菜,同時食用菜葉及菜梗的部位。
⑶每天吃兩份水果,水果洗淨後連皮一起吃,不要用果汁替代新鮮水果。
⑷便祕者除了多攝取高纖維飲食外,每天必須喝八至十杯水,並做適度運動及過規律的生活。
⑸高纖維飲食可能會造成病患脹氣、腹瀉的副作用,建議循序漸增纖維量。 - 降低油脂的攝取:
⑴烹調方式宜多採用蒸、煮、烤、涼拌、滷、燉等方式以替代油炸、油煎或油酥。
⑵烹調時,應儘量使用植物油(如:大豆沙拉油、葵花油、橄欖油、芥花子油);亦可選用適量的堅果類(如:腰果、杏仁豆、核桃、芝麻、葵瓜子等),加入菜餚或作成醬料與食物搭配一起食用,可提供豐富的膳食纖維。 - 減少精緻糖的攝取;精製糖,如:砂糖、果醣、冰糖、麥芽糖等,過量攝取會消耗幫助腸道能量代謝B群。
- 多選用新鮮食物,烹調時,避免使用過多的調味料(醬油膏、豆瓣醬、沙茶醬),可多選用醋、蔥、薑、蒜、檸檬、八角等調味,降低大腸癌的罹患率。
- 避免酒精類、含咖啡因、刺激性食物對腸道細胞的傷害。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