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一輩子與糖尿病為伍?現在就開始「低熱量飲食」吧!...

不想一輩子與糖尿病為伍?現在就開始「低熱量飲食」吧!

2017-04-26, on 健康醫療



「請問潘博士,我是一名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成為我終生的課題,實在不想下半輩子一直與糖尿病為伍,有沒有方法可以逆轉糖尿病呢?」

目前全球患有第二型糖尿病人口約有4 億2,200 萬人,而台灣糖尿病罹患人數也飆破170 萬人,此型糖尿病在全球各地的病患人數持續上揚,必須高度重視。第二型糖尿病最麻煩的就是它所導致的併發症,像是視網膜病變,最後可能會失明;或由於神經病變、末梢循環不良,最終可能需要截肢,以及心血管疾病罹患率增加等。此外,高血糖還會削弱免疫系統,因此糖尿病患比一般人更容易受到感染。

長久以來,不管是醫界或一般人的觀念裡,第二型糖尿病一旦確診,便屬於終生性的疾病,無法治癒,只能經由注意飲食和持續用藥來控制病情。但是2016 年3 月底英國新堡大學的泰勒(Roy Taylor)教授發表在《糖尿病照護》醫學期刊的研究報告卻指出,患者如果接受兩個月低熱量飲食,竟然可以逆轉糖尿病病情,刷新大家的眼睛。

 

糖尿病患者的低卡飲食實驗 

一般成年人, 每日應該攝取約1,800~2,000 大卡熱量, 在泰勒教授的實驗中30 名糖尿病患者, 被要求每天僅能攝取約600~700 大卡熱量,飲食內容包含3 餐低糖的減重奶昔(diet shakes)與240 公克不含澱粉的蔬菜,約莫等於一份午餐的熱量,對一般人而言,確實不容易做到,而且還要顧及營養均衡, 以及病人有無身體不適,當然,若有使用藥物的人,也要與醫師討論如何減少藥量。

在歷經兩個月低卡飲食後,接下來的2 週雖然恢復正常飲食, 受試患者仍被建議攝取健康食物與適當分量,攝食總熱量比實驗前減少約1/3。研究結果發現,30 名受試患者中,其中有12 名糖尿病病史少於10 年的受試者糖尿病情出現逆轉,持續半年後再次評估,所有受試患者的體重並沒有復胖,且之前糖尿病情逆轉者,也都沒有再出現糖尿病的症狀。此研究結果亦足以與泰勒教授在2011 年的研究報告相互輝映,這項研究結果對大部分糖尿病患者而言,無疑是一大喜悅!

泰勒教授目前已開始更進一步的大型臨床研究計畫,共有280 人一起參與,而此研究報告的結果,即將於2018 年發布,潘老師也會緊盯著,為大家報導最新的醫療資訊,請放心。

 

低卡飲食竟然比降血糖藥的效果還好

上面所提到的,2011 年6 月泰勒教授發表在《糖尿病學》期刊(Diabetologia)的研究報告是:剛被診斷出罹患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在透過2 個月低熱量飲食(Low-calorie diet),也就是每天僅攝食600 大卡的熱量,可以降低胰臟和肝臟內的不正常脂肪含量(也就是脂肪胰和脂肪肝),進而使胰島素分泌恢復正常。在持續低熱量飲食八週後,糖尿病症狀竟然可以痊癒, 即糖尿病的病情是可以逆轉消失,甚至往後都不再需要服用任何降血糖藥物。顯然,脂肪胰是可以造成胰臟功能出現不正常, 就像脂肪肝可以造成肝硬化及肝壞死一樣(雖然只是少數), 看來內臟脂肪堆積,對人體是非常不好的。

這項2011 年的小型研究,共有11 名第二型糖尿病初期患者, 其病史均未超過四年,他們平均BMI 值約為33.6。低熱量飲食食譜,包括液態減重配方飲品(約含510 大卡熱量),內含46.4% 的碳水化合物、32.5% 蛋白質及20.1% 脂肪,還有維生素、礦物質和一些微量元素(trace elements),其他則是3 份不含澱粉的蔬菜,加起來每日總攝取熱量約六百大卡。此外, 參與試驗者被要求每天都要喝下至少2 公升的水分或不含熱量的飲料,也被研究人員要求必須每天維持運動的習慣。

潘老師針對泰勒教授這兩次試驗的受試樣本,製表作一比較, 讓讀者們更能一目了然:

 

2011年

2016年

參與人數

11

30

年齡

35-65

25-80

糖尿病病史

<4年

<4年 或 >8年

BMI(實驗前) kg/m2

25-45(平均33.6)

27-45(平均34)

BMI(實驗結束) kg/m2

 28.7 28.6 

空腹血糖(實驗前) mg/dl

166

160

空腹血糖(實驗結束) mg/dl

106

112

肝臟脂肪(實驗前) %

 12.8 12.8 

肝臟脂肪(實驗結束) %

2.9  2.2 

胰臟脂肪(實驗前) %

8

5.3 

胰臟脂肪(實驗結束) %

6.2   4.5

 

實驗數據分別於低熱量飲食攝取1 週、4 週及8 週後測得,而在低熱量飲食第一週後,受試者的空腹血糖濃度就已經全部回復正常。8 週後胰臟的核磁共振造影(MRI)結果也發現,他們胰臟內脂肪含量從8% 降至6.2%;肝臟脂肪量也從12.8% 降至2.9%,成效相當顯著。結束兩個月低熱量飲食後,受試者隨即恢復正常飲食,但三個月過後,11 人中已有7 人不再出現第二型糖尿病症狀。於是泰勒教授才接著進行第二步實驗,也就是文章開頭所說的30 人實驗,結果依然令人喜悅與振奮。

那一定有人會問,除了少吃、多動,一般人的日常生活要怎麼做,才能預防糖尿病的發生呢?潘老師有以下幾點建議:

維持理想體重、少吃加工肉品與食品,調整生活壓力、避免高壓環境,保持良好運動習慣。

《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的研究發現豆類含有更多的纖維素和蛋白質,且升糖指數(GI 值)也比白米飯低,故可用豆類取代部分米飯做為主食。

多吃蘋果、藍莓和梨子等富含類黃酮(flavonoid)的水果, 能夠降低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

多攝取含硒的。研究報告顯示,食物中攝取較多硒(selenium) 的民眾會比攝取較少硒的民眾減少24% 發生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含硒的食物有海鮮、堅果、大蒜與海帶。

本文出自 出色文化《健康我最大─潘博士嚴選30堂好食課》

更多介紹://bit.ly/2pVECkC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