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阿公阿媽那個年代的人都又瘦又健康?原來他們以前都吃這種...

為什麼阿公阿媽那個年代的人都又瘦又健康?原來他們以前都吃這種油!

2016-08-09, on 健康醫療



零污染的有機飲食

首先,阿公阿媽時代吃的都是沒有污染的「有機飲食」,因為農藥、化肥尚未發明, 工廠也極少。吃的都是「完整食物」,未經加工,沒有人工防腐劑之類的添加物。以前的人,幾乎不吃零食,每天三餐吃的,是自己種的青菜與稻米。勉強可稱為零食的,就是路邊的野花野果。想打打牙祭,就到溪裡面抓一些魚蝦螃蟹之類,或是摸蜆、挖泥鰍。

 

以澱粉為主食

日據時代,由於大家都很窮,主要的飲食是以澱粉類為主,肉類吃得非常少。每天三 餐的內容大概是:三分之二白飯、三分之一青菜,是名副其實的「吃飯配菜」。

青菜捨不得用油炒,通常是用水煮成湯,再加點豬油在湯上面。最常吃的是大白菜或 甘藍菜,因為便宜。每戶人家多少會種些番薯葉、竹筍、蘿蔔之類的。菜脯、鹹菜、豆腐 乳等,又下飯、又便宜、又耐久,是常見的配菜。值得注意的是,早期台灣人雖然吃高澱 粉飲食,但因為配合高運動量的生活型態,所以能常保健康。

 

油脂的來源

由於蛋白質吃得少,當時的人,對肥肉有本能的渴求,深深體會到油脂與蛋白質的重 要,懂得在白飯上拌一些豆豉或豬油,如此才比較不容易餓。經濟好一點的,可以配一

點滷碎肉、醃豬肉、小魚乾或小卷之類,但是份量還是很少。每天能吃到瘦肉或肥豬肉的 人,非常令人羨慕,通常要不因為家裡很有錢,要不就是因為到有錢的地主家去做農活, 地主提供的午餐會有一點肉。

以前的人油脂主要來源是豬油,通常是買肥豬肉,在家用鍋子把它炸成豬油與豬油屑。豬油約可保存一、兩個月。豬油屑很香、很下飯。以前的肥豬肉因為沒有抗生素、荷 爾蒙、環境毒素的殘留,所以比較衛生。由於吃的蔬菜很多、運動量很大,會抵銷豬油對 健康負面的影響。這點會在第五章做詳細說明。

 

蛋白質的需求

由於肉吃得比較少,所以以前的人身材都比較瘦小。雖然農家都會養雞、養鴨、養 鵝、養豬,但通常要等到逢年過節,例如殺豬公拜拜、初一、十五拜拜、婚喪喜慶、冬 令進補、過年、做月子⋯⋯等等,才有機會補一補。但是,對蛋白質的渴求是與生俱來 的,因此一般人除了會從較便宜的豆腐、豆乾、豆籤取得蛋白質之外,早期的台灣人也養 兔子、捉蛇、捉青蛙、捉鳥、捕水果狸或到水裡去捉魚蝦來補充蛋白質。

 

零食是節慶的點綴

當時的人,只有在過年時吃得到糖果、餅乾,中秋節可以吃一點月餅,或者有人結婚 時吃一點喜餅,除此之外,平時是沒有什麼零食可吃的。倒是自己種的或野生的水果很

多,例如土芭樂、土芒果、番茄、百香果、龍眼、橘子、楊桃、柚子⋯⋯等等,這些倒是 非常有益健康的零嘴,可以提升免疫力、自癒力、抗氧化、抗發炎、補虛或去火。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一般人過的都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每天天未亮或才剛亮就要起床,家 中的長媳或長女,先是拎著全家大小的衣服到溪邊洗衣服,洗完後再回家煮早餐。早餐約 六點吃,中餐十二點吃,晚餐則須趁著太陽還未下山、約五、六點吃完。吃完洗個澡, 在庭院納涼,約七、八點就上床睡覺了。如果是農人,因為做農事必須有體力,早餐通 常吃乾飯,晚餐則吃稀飯,一方面省錢,一方面也不用吃太飽,因為兩三小時後就要睡覺 了。

半個世紀以前的台灣,是個淳樸的農業社會,人口中大部分是農民。「三七五減租」、 「耕者有其田」之後,大部分人都有一點田地,除了種稻、種茶等經濟作物外,也種菜、 養雞、養豬、養牛,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

 

大量勞動、大量活動

農業時代的台灣人體能活動非常大。當學生的,吃完早餐就要走路上學,走半個小時 至一個小時是稀鬆平常的事。放學也是走路,回家後也要幫忙放牛、擔水、曬榖子⋯⋯等 等。週末與暑假,基本上是幫大人做事。大人則更忙,要播種、耕田、收割、曬榖⋯⋯等

 

 

 

 

 

 


更多「吃錯了,當然會生病!:陳俊旭博士的健康飲食寶典」請上

 

幸福綠光閱讀網;《新自然主義》粉絲團】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