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骨鬆!體重低於1500克高危險
2018-01-25, on 健康小貼士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近20年來由於經濟發展、醫療技術進步,許多早產兒可存活下來。出生時體重小於1公斤的極低體重兒,也有8成左右的存活率。照顧早產兒需要面臨重重難關,包括呼吸衰竭、呼吸窘迫症、感染、慢性肺疾病、腦室內出血後的腦室周圍白質軟化症、視網膜病變等,竟然還得面對骨質疏鬆!
體重小於1500公克早產兒 好發骨質疏鬆
12年前一名懷孕週數25週、出生體重800公克的早產兒,住院4個月後準備出院時,卻發現右大腿腫脹,照X光竟然發現右大腿骨折,家長不解造成醫護團隊壓力。原因是「早產兒代謝性骨病變」,也稱為早產兒骨質疏鬆或是早產兒佝僂症,好發於出生體重小於1500公克的早產兒。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新生兒科主任陳秀玲表示,「早產兒代謝性骨病變」主因為早產兒在成長期間營養狀況不足,尤其鈣質吸收與攝取不平衡,住院使用的藥物也有部分造成鈣質流失。但是早產兒骨質疏鬆甚至骨折,血液中血鈣的濃度仍在正常範圍內,使得醫護團隊無法即時得知新生兒狀況。
量化超音波測定 避免輻射劑量累積
陳秀玲主任表示,成人能測骨質密度,多使用雙能量X光吸收測定儀測定,這種方式雖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可,但使用在新生早產兒有許多限制,主要擔心輻射劑量累積。高醫新生兒團隊發現國際文獻資料中,早產兒骨質疏鬆情形可使用量化超音波測定。量化超音波方便性、無輻射又便宜,近來發展出可測量骨聲速度來評估骨頭的礦化含量。
目前已可應用此技術提供所有新生兒(含足月及早產兒)完整的骨頭強度資料。可在病房或嬰兒室床邊操作,沒有輻射疑慮。早產兒住院期間,可應用量化超音波來測定早產兒骨質密度變化,骨質變差就在骨折前給予維生素D調整及營養攝取。早產兒出院前,建議再次執行檢查。早產兒在出院後至1歲時成長,骨質發育會下降後又上升。若未注意骨質密度下降,仍可能發生早產兒骨折。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