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飯店沐浴乳回家不是「賺到了」,而是把廉價劇毒也帶回家了
2014-10-12, on 養身保健
臺灣永續旅行協會(Sustainable Travel International,STI)副秘書長SiSi Chang曾發表一篇文章,道出許多人可能常做的事情:
原文如下:
從小到大,每次走進旅館,貪小便宜的我,最興奮的事情莫過於檢查房內的備品,琳琅滿目的迷你沐浴乳、洗髮精、潤髮乳、浴帽,還有梳子牙刷小肥皂,有時還有針線包,一切看起來都精緻可愛。像是開福袋發現物超所值的小禮物,全部掃進背包裡帶回家,那種「賺到了」的滿足感,總是在疲憊的旅途中發揮相當程度的療癒功效。
母親甚至準備了兩個抽屜,專門收納這些旅館備品。每次出門旅行前,只要去那兩個抽屜找,就不用煩惱旅途中沒有盥洗用具可用。有一段時間,牙刷牙膏甚至滿到卡住抽屜,那些白色塑膠梳子多得嚇人,這十幾年來,我都用這些軟軟的梳子梳頭髮。
「媽,以後不要再拿了,拿回來根本用不完。」六年前的大掃除,我一面清著抽屜裡堆置超過十年的旅館備品,一面跟母親碎唸。
那時只覺得,這種為了貪小便宜而收集的東西,實際上是生活空間的累贅。平常已經有習慣使用的品牌,根本不會去用這些成份與保存期限都沒標示的旅館備品;旅行時,背包裡「備而不用」的道具太多,也只是徒增重量。
我沒有想到的是,這些塑膠小罐子、小道具、成份不明的化學清潔劑,全球每天以多麼巨大的數量在無謂的消耗著,只為了「拿回去可能會有用」,或是「旅客感覺會很爽」。
塑膠小容器造成的資源浪費與環境負擔,是很容易理解的事情,近年來全球旅宿都以「不提供一次性備品」作為環保的入門指標,就是以此為立基點。
幾年前,我曾經在澳洲的五星級濱海度假村做清潔工,那裡大部分的房型都是在浴室裡放置小瓷罐,我們必須每天於巡房時檢查,在瓷罐中添滿洗髮精、潤髮乳、沐浴乳。只有超級VIP的房型會放置塑膠小容器裝的備品,理由是「成本較高」。大部分住客不會將這些用過的備品帶走,但只要開封就必須換新,這些被撤換下來的「垃圾」,就被我們這些清潔工接收。
這是一件很有趣的現象,社會階級越高的人,他們在旅行中締造的污染與浪費就越嚴重。當時我覺得自己像是寄生在富人階級中的蟑螂,每天興奮地在豪華客房中收集富人拋棄的垃圾:只吃了一小塊的披薩、剩下大半條的吐司、整盒起司、各種水果、剩下1/3的捲筒衛生紙,以及用剩的身體清潔用品。
這些剩餘物資被我們接收後,除了包裝袋和捲筒紙芯,分解得一點不剩。
但我不曉得,即使這種像是生態循環末端的角色,看似減少了浪費,實際上仍製造了許多污染。
前兩年,和環遊世界跑透透的友人H,到臺灣的深山去進行為期三個月的田野調查。
走進旅館後,我如常晃進浴室探查:「有肥皂喔!」
H白了我一眼,說:「我不用的。」
我:「為什麼?」
H:「我自己有帶,生物可分解的。」
這是我第一次聽到「生物可分解」這五個字:「蛤?」
H說:「不是每個地方都有污水處理系統的,很多地方就算有,那些清潔劑都還是會造成問題。我們使用的清潔劑,往往直接排到地下和河川,所以我只用『生物可分解』的清潔用品。雖然『生物可分解』也不是完全沒問題,但起碼比那些更糟糕的東西好一點。」
我一直以為,自己帶盥洗用具,不使用旅館提供的一次性備品,就算是做到環保了,沒想到這樣其實還遠遠的不夠。
於是我開始查詢,身體清潔劑究竟會造成哪些問題?
最切身的是,不論是洗髮精或沐浴乳,防腐劑與香精都潛藏致敏性,某些化學成份如Dioxane則有致癌疑慮。認真追查下去,就會發現其實絕大部份的市售身體清潔劑都會對人體造成或多或少的負面影響,挑選起來非常困難。
如果平時會介意皮膚健康而慎選清潔用品,旅行時為什麼就敢大著膽子使用旅館提供的備品?若旅館為了壓低成本,使用成份不明的廉價備品,對身體造成的傷害更是難評估。而且羊毛出在羊身上,這個成本就含在你付的房錢裡,你等於是自己花錢買毒物往身上抹。
再者,化學清潔劑造成的「環境賀爾蒙」問題根本避無可避。這些會干擾人類生育機能的成份進入地球的水循環後,滲入天地萬物的體內,人類作為食物鏈的一環,只能隨著自己製造出來的有毒物質無限輪迴。那麼,標榜「純天然」或「有機」的就安全了嗎?
想也知道不可能,要是喊口號就能得永生,我們早就涅槃了。要搞懂這件事,得先學會看成份表。不過這又是另外一門很複雜的課題了,竹內米久司和稻津教久所著的《無孔不入經皮毒》一書,淺顯易懂,即使害怕化學也能輕鬆瞭解。
話說回來,其實只要做好一件小事,就能從源頭減緩整個地球循環系統的惡化:使用無毒、生物可分解的清潔用品,旅行時也帶上。
否則,你每洗一次澡,都是對地球的凌遲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