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患罹心房顫動中風機率年增8%...

慢性病患罹心房顫動中風機率年增8%

2015-01-09, on 健康小貼士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心房顫動是臨床上常見的心律不整,在台灣約有23萬名心房顫動的病患,根據臺北榮總一項最新研究指出,心房顫動病患若合併多種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等,每年的中風率可高達8%,且值得注意的是,年輕且沒有危險因子的心房顫動病患,每年也有1.15%的中風率,是西方國家的將近2倍。

血液流動不佳 容易形成血栓

臺北榮總陳適安醫師表示,所謂心房顫動是指心房快速而不規律的跳動,一旦發生時,因心房無有效的收縮,心房內的血液處於流動不佳的狀態,所以,很容易凝結成血栓,一旦這血栓流到腦部,就會阻塞腦部血管,進而造成腦中風。

根據過去的研究指出,心房顫動會增加5倍腦中風的風險,且心房顫動導致的中風,預後很差、復發率高。

服用抗凝血藥物 可降低64%中風風險

心房顫動造成的腦中風雖然可怕,但其實是可以預防的,除了規律的作息和適度的運動外,要預防心房顫動導致的腦中風,最有效的方法是服用口服抗凝血藥物。

根據過去的研究顯示,抗凝血藥物可大幅下降64%的中風風險,然而,傳統的抗凝血藥物,病患需要時常接受抽血以監測藥物濃度,不但使用上不方便,還可能會增加腦出血的風險,因此,接受度並不高。

但近幾年已有新型的口服抗凝血藥物問世,相較於傳統的藥物,不但使用上更方便,不需監測藥物濃度,腦出血的風險也大幅降低,所以,針對高風險的心房顫動患者,新型抗凝血藥物已納入健保給付,民眾可和醫師討論,尋求專業的建議。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