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少年骨頭痠痛骨肉瘤作祟
2015-08-30, on 養身保健
台灣1年約有100多位骨肉瘤的新發病患,好發於10到25歲的年輕人身上,被視為青少年最常見的原發性惡性腫瘤。初期症狀為痠痛,尤其夜間最明顯;中後期症狀為肢體功能受影響,無法活動自如,主因是關節附近已有腫塊發生,且骨頭結構已被破壞。由於骨肉瘤的初期症狀是痠痛,導致誤診率相當高,常被誤以為是運動傷害、肌腱炎或生長痛。有些患者會自行針灸或推拿治療,反而造成病情惡化。
臺北榮總骨科部的臨床經驗顯示,骨肉瘤若經過推拿、放血或針灸,容易使癌細胞擴散,轉移到肺部或其他骨頭,使5年存活率僅剩一半。目前骨肉瘤的確診需透過X光和病理切片。在治療部分,台北榮總骨科部骨骼肌肉腫瘤治療暨研究中心利用自體骨滅活方式進行重建,先切除罹患腫瘤的骨頭,再以高劑量放射線或液態氮低溫殺死腫瘤,得到一塊乾淨的骨頭,然後移植回患者體內。術後3到9個月間,可使骨頭再生,重建病患骨本。
目前榮總骨肉瘤照護團隊已有超過200例使用自體骨滅活經驗,於全球名列前茅。針對治療骨肉癌成果,現在整體5年存活率已提到至75%,而診斷時肺部未受侵犯的患者,5年存活率可達94%。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2919
分享: